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试题通
搜索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科举制不利于人才选拔

C、 宗室王族无缘政府官职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答案:D

试题通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试题通
8.唐朝应举者在参加礼部正式考试前,往往向达官贵人投呈作品,以加深对己印象,称为“行卷”,亦称为“求知己”。这类行为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科举制度(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228-c08c-af8500be95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门阀之家,在选举上占优势,原因其在乡里有势力之故,离开了乡里,就和‘白屋之子’无甚不同;而科举之制,使‘白屋之子’可以平步而至公卿。”该材料(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ee40-c08c-af8500be9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有学者指出“正是由于士族力量的强大,曹氏若想公然取汉室而代之,就不得不对士族妥协,作出让步。延康元年,曹丕接受陈群建议,同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换取士族对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同意和支持”。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610-c08c-af8500be9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最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的理念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ee40-c08c-af8500be95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这个制度是一个利器,削平了士族的残余,保证了官僚群体的不断更新,也保证国家编户齐民的稳定"。该制度(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228-c08c-af8500be9505.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在官吏选拔制度方面,隋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设立了进士科,以试策取士。这一官吏选拔制度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228-c08c-af8500be95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时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228-c08c-af8500be95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几经变革,不断完善。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②“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③“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④“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228-c08c-af8500be95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并对孝廉进行分科考试。具体办法是由公府主考,儒生出身的考经学,文吏出身的考文书。公府考毕,再由尚书省复试。这一建议被采纳执行。察举制改革(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610-c08c-af8500be95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王勋成在《唐代铨选与文学》中写道:“及第举子有了出身,成了吏部的选人后,仍不能即刻授官,得先守选数年。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明经(明二经)及第守选七年……在唐代,进士及第不守选即授官,可以说是没有的。”由此可见,唐代这一做法(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610-c08c-af8500be95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试题通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科举制不利于人才选拔

C、 宗室王族无缘政府官职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答案:D

试题通
试题通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相关题目
8.唐朝应举者在参加礼部正式考试前,往往向达官贵人投呈作品,以加深对己印象,称为“行卷”,亦称为“求知己”。这类行为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科举制度( )

A.  有待进一步完善

B.  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

C.  注重公正公平原则

D.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228-c08c-af8500be95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门阀之家,在选举上占优势,原因其在乡里有势力之故,离开了乡里,就和‘白屋之子’无甚不同;而科举之制,使‘白屋之子’可以平步而至公卿。”该材料( )

A.  反映了九品中正制的两面性评价

B.  肯定了分科考试带来的社会流动

C.  说明科举制全面扭转了门第观念

D.  指出士族实现了对选官权的垄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ee40-c08c-af8500be9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有学者指出“正是由于士族力量的强大,曹氏若想公然取汉室而代之,就不得不对士族妥协,作出让步。延康元年,曹丕接受陈群建议,同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换取士族对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同意和支持”。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 )

A.  以门第族望作为选官标准

B.  折射出士族精于为官之道

C.  体现寒、士族间某种妥协

D.  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610-c08c-af8500be9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最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的理念是( )

A.  分科考试

B.  学优则仕

C.  公平竞争

D.  以德治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ee40-c08c-af8500be95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这个制度是一个利器,削平了士族的残余,保证了官僚群体的不断更新,也保证国家编户齐民的稳定"。该制度( )

A.  以德才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

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228-c08c-af8500be95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在官吏选拔制度方面,隋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设立了进士科,以试策取士。这一官吏选拔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察举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228-c08c-af8500be95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时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 )

A.  中央权力正在日益衰落

B.  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  科举制政治影响的加强

D.  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228-c08c-af8500be95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几经变革,不断完善。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②“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③“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④“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②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228-c08c-af8500be95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并对孝廉进行分科考试。具体办法是由公府主考,儒生出身的考经学,文吏出身的考文书。公府考毕,再由尚书省复试。这一建议被采纳执行。察举制改革( )

A.  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办事效率

B.  改善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和程序

C.  杜绝了选人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D.  打破了士族把持举荐权的局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610-c08c-af8500be95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王勋成在《唐代铨选与文学》中写道:“及第举子有了出身,成了吏部的选人后,仍不能即刻授官,得先守选数年。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明经(明二经)及第守选七年……在唐代,进士及第不守选即授官,可以说是没有的。”由此可见,唐代这一做法( )

A.  违背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B.  保障了官僚队伍的质量

C.  推动了选官体制渐趋完善

D.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水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5b64-f610-c08c-af8500be95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