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通
试题通
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试题通
搜索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章节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一)

题数量:10
去答题
试题通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试题通
5.鉴于儒生长于经义,疏于吏事,宋神宗革新科举和铨选内容,罢诗、赋、论,改试策问,“取士兼习律令,故儒者经术润饰吏事,举能其官”。宋神宗此举旨在( )

A.  扩大科举考试范围

B.  提升官员行政能力

C.  突破祖宗家法束缚

D.  抑制朝野保守势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f100-c08c-af8500be9500.html
查看题目
2.有学者指出“正是由于士族力量的强大,曹氏若想公然取汉室而代之,就不得不对士族妥协,作出让步。延康元年,曹丕接受陈群建议,同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换取士族对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同意和支持”。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 )

A.  以门第族望作为选官标准

B.  折射出士族精于为官之道

C.  体现寒、士族间某种妥协

D.  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ed18-c08c-af8500be9501.html
查看题目
6.唐代通过科举者,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有四条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这反映出唐朝选官( )

A.  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

B.  以科举考试为主

C.  确保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f100-c08c-af8500be9501.html
查看题目
1.1466年,明朝政府规定"举人不许怀挟并越舍互录及况托军匠人等夹带文字;其军匠人等亦不许替带及纵容怀挟互录文字;违者各治以罪"。这一规定( )

A.  避免了科考舞弊的发生

B.  完善了考试录取的程序

C.  提高了人才选拔的标准

D.  有利于科举考试的公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ed18-c08c-af8500be9500.html
查看题目
4.清代科举考试中朝廷主持的会试,废除了明朝以来的南北卷制度,代之以分省录取的办法,按照各省应试人数旳多寡,由朝廷核定会试的录取指标。这一做法意在( )

A.  打破南方对科举的垄断

B.  协调统治集团内部势力分配

C.  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D.  进一步完爵科挙录取的程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ed18-c08c-af8500be9503.html
查看题目
3.唐代宰相多来自世家大族;而五代宰相出身却复杂得多,有出身行伍、官吏、幕僚、寒门甚至家奴等,进士出身者在整个宰相群体中超过了半数。这一变化反映( )出( )

A.  社会阶层的流动

B.  中央集权的弱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市民文化的兴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ed18-c08c-af8500be9502.html
查看题目
9.据统计,元代共举行乡试17次,会试、殿试各16次,共取状元32人,进士1139人。会试、殿试中,最多的一次录取了100人,最少的一次只录取了35人。这一状况( )

A.  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  阻碍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C.  说明知识分子相对匮乏

D.  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多样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f100-c08c-af8500be9504.html
查看题目
8.西晋初年,重臣卫瓘认为九品中正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谏言皇帝废除该制度;大臣刘毅也认为这一制度“未见得人,而有八损”,只是权宜之策。这反映出九品中正制( )

A.  脱离了魏晋政治实际

B.  背离了制度设计初衷

C.  弱化了人才选拔功能

D.  削弱了中央集权体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f100-c08c-af8500be9503.html
查看题目
7.在唐代,文人进身仕途除了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外,通过“干谒”即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是社会名流的举荐而入仕,也是科举制的重要途径。这表明唐代( )

A.  深受汉代察举制影响

B.  科举制度的高度成熟

C.  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

D.  人才选拔的灵活多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f100-c08c-af8500be9502.html
查看题目
10.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说,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对门第的看重,过渡到对文化的看重。……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品,……能诗的人即使没有官位在乡村也能得到尊重。这表明科举制( )

A.  使诗歌在全国走向全面繁荣

B.  冲击了乡村的门阀政治根基

C.  改造了乡村的文化结构

D.  加强了中央对思想的控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f100-c08c-af8500be9505.html
查看题目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首页
>
文学知识
>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手机预览
试题通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章节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一)

题数量:10
去答题
试题通
试题通
高二历史政治制度试题

相关题目

5.鉴于儒生长于经义,疏于吏事,宋神宗革新科举和铨选内容,罢诗、赋、论,改试策问,“取士兼习律令,故儒者经术润饰吏事,举能其官”。宋神宗此举旨在( )

A.  扩大科举考试范围

B.  提升官员行政能力

C.  突破祖宗家法束缚

D.  抑制朝野保守势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f100-c08c-af8500be9500.html
查看题目
2.有学者指出“正是由于士族力量的强大,曹氏若想公然取汉室而代之,就不得不对士族妥协,作出让步。延康元年,曹丕接受陈群建议,同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换取士族对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同意和支持”。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 )

A.  以门第族望作为选官标准

B.  折射出士族精于为官之道

C.  体现寒、士族间某种妥协

D.  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ed18-c08c-af8500be9501.html
查看题目
6.唐代通过科举者,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有四条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这反映出唐朝选官( )

A.  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

B.  以科举考试为主

C.  确保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f100-c08c-af8500be9501.html
查看题目
1.1466年,明朝政府规定"举人不许怀挟并越舍互录及况托军匠人等夹带文字;其军匠人等亦不许替带及纵容怀挟互录文字;违者各治以罪"。这一规定( )

A.  避免了科考舞弊的发生

B.  完善了考试录取的程序

C.  提高了人才选拔的标准

D.  有利于科举考试的公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ed18-c08c-af8500be9500.html
查看题目
4.清代科举考试中朝廷主持的会试,废除了明朝以来的南北卷制度,代之以分省录取的办法,按照各省应试人数旳多寡,由朝廷核定会试的录取指标。这一做法意在( )

A.  打破南方对科举的垄断

B.  协调统治集团内部势力分配

C.  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D.  进一步完爵科挙录取的程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ed18-c08c-af8500be9503.html
查看题目
3.唐代宰相多来自世家大族;而五代宰相出身却复杂得多,有出身行伍、官吏、幕僚、寒门甚至家奴等,进士出身者在整个宰相群体中超过了半数。这一变化反映( )出( )

A.  社会阶层的流动

B.  中央集权的弱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市民文化的兴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ed18-c08c-af8500be9502.html
查看题目
9.据统计,元代共举行乡试17次,会试、殿试各16次,共取状元32人,进士1139人。会试、殿试中,最多的一次录取了100人,最少的一次只录取了35人。这一状况( )

A.  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  阻碍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C.  说明知识分子相对匮乏

D.  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多样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f100-c08c-af8500be9504.html
查看题目
8.西晋初年,重臣卫瓘认为九品中正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谏言皇帝废除该制度;大臣刘毅也认为这一制度“未见得人,而有八损”,只是权宜之策。这反映出九品中正制( )

A.  脱离了魏晋政治实际

B.  背离了制度设计初衷

C.  弱化了人才选拔功能

D.  削弱了中央集权体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f100-c08c-af8500be9503.html
查看题目
7.在唐代,文人进身仕途除了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外,通过“干谒”即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是社会名流的举荐而入仕,也是科举制的重要途径。这表明唐代( )

A.  深受汉代察举制影响

B.  科举制度的高度成熟

C.  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

D.  人才选拔的灵活多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f100-c08c-af8500be9502.html
查看题目
10.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说,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对门第的看重,过渡到对文化的看重。……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品,……能诗的人即使没有官位在乡村也能得到尊重。这表明科举制( )

A.  使诗歌在全国走向全面繁荣

B.  冲击了乡村的门阀政治根基

C.  改造了乡村的文化结构

D.  加强了中央对思想的控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cd34-dde7-f100-c08c-af8500be9505.html
查看题目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