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B、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劳动管理部门
C、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D、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C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各个选项以及为什么选择C作为正确答案。 ### 题目背景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及其相关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向相关部门备案。这是为了确保政府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以保障公共安全。 ### 选项分析 **A.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 **解释**:公安部门主要负责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等事务,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也涉及安全生产,但并不是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要部门。 - **问题**:单独向公安部门备案可能不足以全面覆盖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 **B.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劳动管理部门** - **解释**:劳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劳动关系、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虽然与安全生产有一定关联,但不是主要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 **问题**:单独向劳动管理部门备案可能无法全面反映重大危险源的情况。 **C.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 **解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构,能够全面、专业地处理重大危险源的备案和监管工作。同时,还提到“有关部门”,这意味着可能还需要向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备案,以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优点**:这是最符合法律要求的选项,能够确保重大危险源的信息被多个相关部门掌握,从而更好地进行监管和应对。 **D.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解释**:这个选项包括了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虽然比A和B更全面,但仍然没有提到“有关部门”。 - **问题**:缺少“有关部门”的备案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完整,影响整体的监管效果。 ### 为什么选择C 选择C的原因是: 1. **专业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的机构,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监管。 2. **全面性**:除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外,还包括“有关部门”,确保信息能够被多个相关部门掌握,形成合力,提高监管效果。 3. **法律依据**:《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这是法律的要求。 ### 示例 假设某化工企业有一个储存大量危险化学品的仓库,根据法律规定,该企业需要将这个重大危险源及其相关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备案。这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而环保部门可以确保企业在发生事故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
A、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B、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劳动管理部门
C、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D、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C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各个选项以及为什么选择C作为正确答案。 ### 题目背景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及其相关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向相关部门备案。这是为了确保政府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以保障公共安全。 ### 选项分析 **A.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 **解释**:公安部门主要负责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等事务,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也涉及安全生产,但并不是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要部门。 - **问题**:单独向公安部门备案可能不足以全面覆盖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 **B.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劳动管理部门** - **解释**:劳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劳动关系、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虽然与安全生产有一定关联,但不是主要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 **问题**:单独向劳动管理部门备案可能无法全面反映重大危险源的情况。 **C.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 **解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构,能够全面、专业地处理重大危险源的备案和监管工作。同时,还提到“有关部门”,这意味着可能还需要向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备案,以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优点**:这是最符合法律要求的选项,能够确保重大危险源的信息被多个相关部门掌握,从而更好地进行监管和应对。 **D.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解释**:这个选项包括了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虽然比A和B更全面,但仍然没有提到“有关部门”。 - **问题**:缺少“有关部门”的备案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完整,影响整体的监管效果。 ### 为什么选择C 选择C的原因是: 1. **专业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的机构,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监管。 2. **全面性**:除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外,还包括“有关部门”,确保信息能够被多个相关部门掌握,形成合力,提高监管效果。 3. **法律依据**:《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这是法律的要求。 ### 示例 假设某化工企业有一个储存大量危险化学品的仓库,根据法律规定,该企业需要将这个重大危险源及其相关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备案。这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而环保部门可以确保企业在发生事故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
A. 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B. 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的
C.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
D. 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
解析:好的,我们来逐一分析这道多选题的各个选项,并解释为什么选择A和C作为正确答案。 ### 题目背景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如果有以下行为之一,将被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 选项分析 **A. 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 **解析**:这一条款强调的是危险物品的存放和使用场所与员工宿舍之间的安全距离。如果这些场所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 **示例**:假设一个化工厂的生产车间和员工宿舍在同一个大楼内,如果生产车间发生火灾或爆炸,员工宿舍内的人员将面临极大的危险。 - **结论**:这是违法行为,因此应选A。 **B. 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的** - **解析**:这一条款涉及的是危险物品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虽然未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是严重的安全隐患,但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二条的具体规定,这一行为并不属于该条款的处罚范围。 - **示例**:一家化工企业没有制定危险物品的管理制度,也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但这不属于本题所列的行为。 - **结论**:这不是本题的答案,因此不选B。 **C.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 - **解析**:这一条款强调的是紧急疏散通道的设置和畅通。如果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没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的出口,或者这些出口被锁闭或封堵,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员工无法迅速疏散,可能导致严重的伤亡。 - **示例**:一家工厂的生产车间只有一个出口,而且这个出口经常被杂物堵塞,一旦发生火灾,员工无法及时逃生。 - **结论**:这是违法行为,因此应选C。 **D. 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 - **解析**:这一条款涉及的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建立。虽然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严重的管理问题,但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二条的具体规定,这一行为并不属于该条款的处罚范围。 - **示例**:一家企业没有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但这不属于本题所列的行为。 - **结论**:这不是本题的答案,因此不选D。 ### 最终答案 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答案是 **A 和 C**。这两个选项分别涉及危险物品存放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以及紧急疏散通道的设置和畅通,都是《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二条明确规定的违法行为。
A.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B. 防毒面具
C. 氧气罩
D. 多功能气体检测仪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各个选项以及为什么选择A作为正确答案。 ### 题目背景 题目要求在进入有毒或浓烟环境、任何缺氧环境作业时,应该使用哪种防护设备。这些环境通常存在严重的呼吸危害,需要有效的呼吸保护措施。 ### 选项分析 **A.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 **解释**: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式呼吸保护装置,它通过压缩空气瓶提供清洁的空气,使佩戴者能够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中呼吸。这种设备能够在有毒、浓烟或缺氧环境中提供长时间的呼吸保护。 - **适用场景**:适用于高风险环境,如火灾现场、化学品泄漏区域等。 **B. 防毒面具** - **解释**:防毒面具通常包括一个面罩和过滤器,可以过滤掉某些特定的有害气体或颗粒物。但它依赖于外界空气,不能在缺氧环境中使用。 - **适用场景**:适用于低浓度有害气体或颗粒物的环境,但不适用于缺氧环境。 **C. 氧气罩** - **解释**:氧气罩通常用于医疗场合,提供高浓度的氧气。但它不能过滤有毒气体,也不能在缺氧环境中提供足够的空气。 - **适用场景**:适用于医疗急救或低氧环境,但不适合有毒或浓烟环境。 **D. 多功能气体检测仪** - **解释**:多功能气体检测仪用于检测环境中各种气体的浓度,但它本身不是一种呼吸保护装置,不能直接提供呼吸保护。 - **适用场景**:适用于环境监测,但不适用于直接的呼吸保护。 ### 为什么选择A - **全面保护**: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能够提供完全独立的清洁空气供应,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适用于有毒、浓烟和缺氧等多种高风险环境。 - **安全性高**:在这些危险环境中,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最可靠的选择,因为它能够确保佩戴者始终呼吸到清洁的空气,从而避免中毒或窒息的风险。 ### 示例 假设你在一家化工厂工作,需要进入一个可能有有毒气体泄漏的储罐进行检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最安全的选择,因为即使储罐内有毒气体浓度很高或缺氧,你仍然能够安全地完成任务。
A. LEC
B. JHA
C. SCL
D. EMS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各个选项以及为什么选择D作为正确答案。 ### 题目背景 这道题考察的是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在安全管理中,风险辨识和评价是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的重要步骤,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或消除这些风险。 ### 选项解析 **A. LEC** - **LEC** 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全称为“Likelihood, Exposure, Consequence”(可能性、暴露频率、后果严重性)。通过计算这三个因素的乘积来评估风险的大小。 - **示例**:假设某个工作场所存在一个高处坠落的风险,可以通过LEC方法来评估其风险等级。如果坠落的可能性为3,暴露频率为4,后果严重性为5,则风险值为 \(3 \times 4 \times 5 = 60\)。 **B. JHA** - **JHA** 是“Job Hazard Analysis”(作业危害分析)的缩写。这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特定工作任务中的潜在危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 **示例**: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可以使用JHA方法来分析每个步骤可能存在的危险,如未系安全带、工具掉落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C. SCL** - **SCL** 是“Safety Check List”(安全检查表)的缩写。这是一种通过预先编制的检查表来系统地检查和评估设备、设施或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的方法。 - **示例**:在进行设备维护前,可以使用SCL检查表来确保所有安全措施都已到位,如断电、挂牌上锁等。 **D. EMS** - **EMS** 是“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环境管理系统)的缩写。这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管理和改进组织的环境绩效,而不是直接用于风险辨识和评价。 - **示例**:一家公司可能会实施EMS来减少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但这与直接的风险辨识和评价无关。 ### 为什么选D - **LEC**、**JHA** 和 **SCL** 都是专门用于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而 **EMS** 主要关注环境管理,不是直接用于风险辨识和评价的工具。因此,**D. EMS** 不属于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
A. 资金;
B. 物资;
C. 技术;
D. 人员。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多选题。 ### 题目背景 题目出自《昆仑物流内蒙古分公司安全履职能力评估复习题库》,主要考察的是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安全生产。 ### 题目解析 题目要求选择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需要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的几个方面。具体来看: - **A. 资金**:资金是实施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很多必要的安全设备、培训、检查等都无法有效开展。例如,购买高质量的安全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等都需要资金支持。 - **B. 物资**:物资包括各种安全设备、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器材等。这些物资是确保生产过程中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例如,防火器材、防毒面具、安全帽等都是常见的安全物资。 - **C. 技术**:技术投入是指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例如,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监控设备、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等,都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 - **D. 人员**:人员投入是指增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例如,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等,都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 为什么选ABCD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资金、物资、技术和人员等方面加大投入,以确保安全生产。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 **资金**是基础,没有资金其他投入无法实现。 - **物资**是具体的保障手段,直接关系到生产现场的安全。 - **技术**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可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 **人员**是执行各项安全措施的主体,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的效果。 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即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在资金、物资、技术和人员四个方面都加大投入保障力度。
A. 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公司在册员工。
B. 持有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实际驾龄3年以上。
C. 身体健康,无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生理缺陷。
D. 熟悉国家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具有一般机械故障排除和车辆日常维护的技能。
E. 没有发生过重伤及以上责任道路交通事故。
解析:好的,我们来逐一分析这道多选题的各个选项,并解释为什么这些选项都是正确的。 ### 题目解析 **39. 申请非专职驾驶员内部准驾证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 #### 选项 A: 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公司在册员工。 - **解析**: 这个条件是为了确保申请者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和忠诚度,同时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新入职的员工可能对公司的文化和规章制度还不够熟悉,因此需要一定的工作年限。 - **正确性**: 正确。 #### 选项 B: 持有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实际驾龄3年以上。 - **解析**: 这个条件是为了确保申请者具备基本的驾驶技能和经验。持有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是基本要求,而实际驾龄3年以上则进一步保证了申请者的驾驶经验。 - **正确性**: 正确。 #### 选项 C: 身体健康,无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生理缺陷。 - **解析**: 这个条件是为了确保申请者在驾驶过程中不会因为身体原因导致安全隐患。例如,视力不佳、心脏病等都可能影响驾驶安全。 - **正确性**: 正确。 #### 选项 D: 熟悉国家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具有一般机械故障排除和车辆日常维护的技能。 - **解析**: 这个条件是为了确保申请者不仅了解交通法规,还能够处理一些常见的车辆问题,从而减少因机械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熟悉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也是为了确保遵守公司的相关规定。 - **正确性**: 正确。 #### 选项 E: 没有发生过重伤及以上责任道路交通事故。 - **解析**: 这个条件是为了确保申请者有良好的驾驶记录,没有发生过严重的交通事故。这可以减少未来发生类似事故的风险。 - **正确性**: 正确。 ### 综合分析 所有选项都是合理的,因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确保了申请者具备安全驾驶的能力和条件。因此,正确答案是 **ABCDE**。 ### 示例 假设你是一名公司员工,想要申请非专职驾驶员内部准驾证。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你在公司工作了4年,符合选项A的要求。 2. 你持有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并且已经开了5年的车,符合选项B的要求。 3. 你的身体健康,没有视力问题或其他可能影响驾驶的疾病,符合选项C的要求。 4. 你熟悉交通法规,知道如何检查车辆的油水、轮胎等,符合选项D的要求。 5. 你从未发生过任何严重的交通事故,符合选项E的要求。 只有满足以上所有条件,你才能成功申请非专职驾驶员内部准驾证。希望这些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危害因素
B. 辨识风险评估的
C. 措施消除
D. 控制生产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多选题。 ### 题目: 生产安全风险防控, 是指在( )基础上, 预先采取( )安全风险的过程。 ### 选项: A. 危害因素 B. 辨识风险评估的 C. 措施消除 D. 控制生产 ### 答案: B. 辨识风险评估的 C. 措施消除 ### 解析: 1. **B. 辨识风险评估的**: - **解释**:辨识风险评估是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的基础步骤。它包括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和评估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只有通过准确的风险评估,才能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 **示例**:假设在一个化工厂中,需要评估储罐区的安全风险。首先,要识别出可能的危害因素,如储罐泄漏、火灾等。然后,评估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后果,如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 2. **C. 措施消除**: - **解释**:措施消除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具体的措施来消除或减少已识别的风险。这些措施可以是技术性的,也可以是管理性的。 - **示例**:继续以上述化工厂为例,如果评估发现储罐泄漏是一个高风险因素,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安装泄漏检测系统、定期检查储罐的密封性、制定应急预案等。 ### 为什么不选其他选项: - **A. 危害因素**: - **解释**:虽然危害因素是风险评估的一部分,但题目要求的是“基础”和“预先采取”的内容。危害因素只是风险评估的一个输入,而不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 **示例**:识别危害因素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但不是整个风险防控的基础。 - **D. 控制生产**: - **解释**:控制生产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虽然控制生产过程中也涉及安全风险防控,但它并不是专门针对安全风险防控的措施。 - **示例**:控制生产可能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等,这些措施虽然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但不直接等同于安全风险防控。 ### 总结: 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是在辨识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安全风险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是 B 和 C。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判断题。 题目: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答案:错误** ### 解析: 1. **定义背景**: - 在中国的安全生产法规中,对不同级别的事故有明确的定义。这些定义通常包括死亡人数、重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个指标。 2. **正确定义**: -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较大事故的定义是: -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 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 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 **题目中的错误**: - 题目中的描述与上述正确定义不符。具体来说: - 死亡人数:题目中说的是“3人以下”,而正确定义是“3人以上10人以下”。 - 重伤人数:题目中说的是“10人以下”,而正确定义是“10人以上50人以下”。 - 直接经济损失:题目中说的是“1000万元以下”,而正确定义是“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 示例: - **正确示例**: - 一个事故导致了5人死亡,2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为3000万元。根据正确定义,这是一个较大事故。 - **错误示例**: - 一个事故导致了2人死亡,8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为800万元。根据题目中的描述,这会被误认为是一个较大事故,但实际上它不符合较大事故的定义。 ### 结论: 题目中的描述不准确,因此答案是“错误”。正确的较大事故定义应该是: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 50%
B. 60%
C. 80%
D. 100%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多选题。 ### 题目背景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如果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 选项分析 - **A. 50%**:这个选项表示罚款金额为上一年年收入的50%。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这个比例并不符合实际的处罚标准。 - **B. 60%**:这个选项表示罚款金额为上一年年收入的60%。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这是正确的下限罚款比例。 - **C. 80%**:这个选项表示罚款金额为上一年年收入的80%。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这个比例并不是正确的上限或下限罚款比例。 - **D. 100%**:这个选项表示罚款金额为上一年年收入的100%。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这是正确的上限罚款比例。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是 **B. 60%** 和 **D. 100%**。 ### 解析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将被给予降级、撤职的处分,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上一年年收入 **60%至100%** 的罚款。此外,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示例 假设某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上一年的年收入为100万元人民币。如果他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他可能会被处以60万元至100万元的罚款。同时,他还可能面临降级、撤职的处分,甚至被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如果构成犯罪,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A. 一般事故
B. 较大事故
C. 重大事故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题目: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0死,29重伤,属于什么事故? **选项解析:** - **A. 一般事故**: - 一般事故通常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显然,10人死亡和29人重伤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因此不可能是一般事故。 - **B. 较大事故**: - 较大事故通常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虽然10人死亡符合较大事故的标准,但29人重伤也超过了较大事故的上限(50人以下),因此也不符合。 - **C. 重大事故**: - 重大事故通常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10人死亡和29人重伤完全符合重大事故的标准。 **为什么选C?**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规定,重大事故的标准是: - 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30人以下; - 重伤人数在50人以上100人以下; - 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题目中提到的事故造成了10人死亡和29人重伤,完全符合重大事故的定义。因此,正确答案是C. 重大事故。 **示例:** 假设某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12人死亡,60人重伤。根据上述标准,这同样会被归类为重大事故,因为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30人以下,重伤人数在50人以上100人以下。
A. 23
B. 24
C. 25
D. 20
解析:好的,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道题。 ### 题目背景 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指标。它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来计算。BMI值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健康体重范围内。 ### 选项解析 - **A. 2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BMI值在18.5到24.9之间被认为是正常体重范围。因此,23并不属于超重或肥胖的范畴。 - **B. 24**: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标准,BMI值在24到27.9之间被认为是超重,而28及以上则被认为是肥胖。因此,24是一个临界值,超过24即被认为是超重。 - **C. 2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BMI值在25到29.9之间被认为是超重,而30及以上则被认为是肥胖。因此,25也是一个临界值,但在中国标准中,25并不算超重。 - **D. 20**:20远低于超重和肥胖的临界值,因此不符合题意。 ### 为什么选B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标准,BMI值大于24即被认为是超重,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 示例 假设一个人的身高是1.75米,体重是75公斤,我们可以计算他的BMI值: \[ \text{BMI} = \frac{75}{1.75^2} \approx 24.49 \]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标准,24.49已经超过了24,因此这个人属于超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