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双球菌
B、 链球菌
C、 六联球菌
D、 八叠球菌
E、 葡萄球菌
答案:C
解析:解析:球菌的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根据分裂方向和分裂后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A、 双球菌
B、 链球菌
C、 六联球菌
D、 八叠球菌
E、 葡萄球菌
答案:C
解析:解析:球菌的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根据分裂方向和分裂后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A. 长度
B. 宽度
C. 长和宽
D. 长或宽
E. 高
解析:解析:多数杆菌呈直杆状,两端大多呈钝圆形,其大小用长和宽表示,中等大小的杆菌长2.0~3.0μm,宽0.5~1.0μm。
A. 螺菌
B. 弧菌
C. 球菌
D. 杆菌
E. L型细菌
解析:解析:螺形菌呈弯曲或螺旋状,分为弧菌和螺菌。其中螺菌菌体较长,为3.0~6.0μm,有数个弯曲。
A. 螺菌
B. 弧菌
C. 球菌
D. 杆菌
E. L型细菌
解析:解析:螺形菌呈弯曲或螺旋状,分为弧菌和螺菌。弧菌的菌体较短小,长2.0~3.0μm,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螺菌菌体较长,为3.0~6.0mm,有数个弯曲。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质粒
E. 核体
解析:解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质粒是染色体外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元件,存在于细胞质中。
A. 脂多糖
B. 黏肽(肽聚糖)
C. 磷壁酸
D. 脂蛋白
E. 分枝菌酸
解析:解析: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由肽聚糖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其中肽聚糖又称黏肽,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含量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
A. 肽聚糖
B. 磷壁酸
C. 脂多糖
D. 蛋白质
E. 分枝菌酸
解析:解析: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其抗原性较强,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或为噬菌体提供特异的受体。
A. 肽聚糖
B. 磷壁酸
C. 脂多糖
D. 蛋白质
E. 分枝菌酸
解析:解析: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除含有少量肽聚糖(5%~10%)层外,还有外膜和周质间隙,约占细胞壁干重的80%。外膜由外膜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其中,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组成。类脂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核心多糖具有细菌属的特异性,特异性多糖具有种、型特异性。
A. 肽聚糖
B. 类脂A
C. 核心多糖
D. 脂多糖
E. 磷壁酸
解析:解析:内毒素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它是磷酸-多糖-蛋白质的复合物。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A. 革兰氏染色法
B. 瑞氏染色法
C. 抗酸染色法
D. 姬姆萨染色法
E. 以上都不是
解析:解析:由于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因而它们在染色特性、抗原性、致病性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面差异很大,前者革兰氏染色为红色,而后者为紫色
A.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 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C. 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D. 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E. 抑制细菌的DNA合成
解析:解析:革兰氏阳性菌对溶菌酶和青霉素敏感,两者均能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来干扰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胞死亡。革兰氏阴性菌因胞壁中肽聚糖含量少,又有外膜保护,故对溶菌酶和青霉素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