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500
B、 1000
C、 750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旋转磁场转速的计算。根据相关知识,旋转磁场转速n?=60f/p,其中f为电源频率50Hz,p为磁极对数。六极电机磁极对数为3,计算得出n?=1000r/min,所以答案选B。
A、 1500
B、 1000
C、 750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旋转磁场转速的计算。根据相关知识,旋转磁场转速n?=60f/p,其中f为电源频率50Hz,p为磁极对数。六极电机磁极对数为3,计算得出n?=1000r/min,所以答案选B。
A. 250
B. 400
C. 380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道题。 ### 题目背景 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对地电压在一定数值以下的设备被视为低压设备。我们需要确定这个数值是多少。 ### 选项分析 - **A. 250V**:这是选项之一,表示如果设备的对地电压不超过250V,则该设备被认为是低压设备。 - **B. 400V**:这是另一个选项,表示如果设备的对地电压不超过400V,则该设备被认为是低压设备。 - **C. 380V**:这是第三个选项,表示如果设备的对地电压不超过380V,则该设备被认为是低压设备。 ###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是 **A. 250V**。 #### 解析 1. **标准定义**: - 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对地电压在250V及以下的设备被视为低压设备。这是因为250V是一个广泛认可的安全电压界限,超过这个电压可能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2. **实际应用**: - 在家庭和工业用电中,常见的电压有220V(家用电器)和380V(工业设备)。这些电压都在250V以上,但仍然属于低压范围。 - 例如,家中的插座电压通常是220V,而工厂中的电动机可能使用380V的电源。这些设备都属于低压设备,因为它们的对地电压都不超过250V。 3. **其他选项排除**: - **B. 400V**:400V明显高于250V,不符合低压设备的定义。 - **C. 380V**:虽然380V在实际应用中常见,但它也超过了250V,因此也不符合低压设备的定义。 ### 总结 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对地电压在250V及以下的设备被视为低压设备。因此,正确答案是 **A. 250V**。
A.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
B.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C. 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认定的理解。根据条例,工伤的认定包括多种情形,其中B选项描述的是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等伤害的,可以认定为工伤;C选项描述的是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也可以认定为工伤。A选项“以上两种情形都是”意味着B和C两种情形都符合工伤的认定条件,因此A是正确答案。
A.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B.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C.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各个选项以及为什么选择答案C。 ### 题目背景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或职业病。而“视同工伤”则是指虽然不完全符合工伤的定义,但法律上也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 选项分析 **A.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 **解释**:这一选项描述了在正式工作时间之前或之后,在工作场所内进行与工作相关的准备工作或收尾工作时受到的事故伤害。例如,一名工人在上班前清理机器设备时受伤,这种情况可以视为工伤。 - **合理性**:这种情形在《工伤保险条例》中确实被认定为工伤,因为这些工作虽然是在正式工作时间之外,但与工作密切相关。 **B.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 **解释**:这一选项描述了职工因公出差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导致下落不明的情况。例如,一名销售人员在外地出差时发生交通事故受伤,这种情况也可以视为工伤。 - **合理性**:这种情形同样在《工伤保险条例》中被认定为工伤,因为职工是在执行工作任务时发生的事故。 **C.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 - **解释**:这一选项表示上述两种情形都属于视同工伤的范围。 - **合理性**: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上述两种情形确实都被认定为工伤。因此,选择C是正确的。 ### 为什么选择C - **综合考虑**:选项A和B分别描述了两种不同的工伤情形,而《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这两种情形都属于工伤。因此,选择C是最全面和准确的答案。 ### 示例 - **示例1**:小张是一名工厂工人,他在上班前半小时到工厂清理机器设备时,不慎被机器夹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这种情况属于选项A描述的情形,应视为工伤。 - **示例2**:小李是一名销售经理,他因公出差到外地,在返回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这种情况属于选项B描述的情形,也应视为工伤。
A. 劳动保障部门
B. 职工或其直系亲属
C. 用人单位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 题目背景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当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某次事故或疾病属于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时,需要确定谁来承担举证责任。 ### 选项分析 - **A. 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是负责管理和监督工伤保险事务的政府部门,但它们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和处理工伤认定申请,而不是承担举证责任。 - **B. 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如果让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承担举证责任,可能会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证据收集能力,导致工伤认定过程不公平。此外,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在事故发生后可能处于弱势地位,难以提供充分的证据。 - **C.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最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一方,通常也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来收集和提供相关证据。因此,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更为合理,可以确保工伤认定过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 为什么选择C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当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时,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这是因为: 1. **信息优势**:用人单位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安全措施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 **资源优势**:用人单位通常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来收集和提供证据。 3. **公平原则**: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可以避免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因缺乏证据而无法获得应有的权益。 ### 示例 假设一名工人在工厂工作时受伤,他认为这是工伤,但工厂老板认为不是工伤。在这种情况下,工厂老板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该工人受伤不是因为工作原因造成的。例如,工厂老板可以提供监控录像、工作记录、安全培训记录等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果工厂老板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那么工伤认定机构可能会倾向于支持工人的主张。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
A. 30
B. 60
C. 15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 题目背景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时,所在单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向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题目要求我们选择正确的天数。 ### 选项分析 - **A. 30天**:这是《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时间。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或职业病诊断后的30天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 **B. 60天**:这个时间过长,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 **C. 15天**:这个时间过短,也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 为什么选A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示例 假设某工厂的一名工人在2023年10月1日发生了工伤事故,那么该工厂必须在2023年10月31日之前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超过了30天,可能会导致工伤认定的延误,影响工人的权益。
A. 劳动保障部门
B. 用人单位
C. 工伤保险基金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 题目背景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当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时,他们有一个特定的时期称为“停工留薪期”。在这个期间内,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会改变。 ### 选项分析 - **A. 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是负责监督和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事务的政府部门。虽然劳动保障部门会监督工伤保险的实施,但它们并不直接支付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 **B.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指雇佣职工的企业、机构或其他组织。在职工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时,用人单位有责任继续支付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以确保职工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 **C. 工伤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是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的,用于支付工伤医疗费用和其他相关待遇的专项基金。虽然工伤保险基金会支付部分工伤待遇,但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通常由用人单位直接支付。 ### 为什么选择B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这是为了确保职工在受伤或患病期间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有助于职工尽快康复并重返工作岗位。 ### 示例 假设小张在一家工厂工作,某天他在工作中不慎受伤,需要住院治疗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停工留薪期内,小张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仍然由他所在的工厂(即用人单位)按月支付,而不是由劳动保障部门或工伤保险基金直接支付。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A. 当地政府
B. 企业主要负责人
C. 现场指挥部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 题目背景 题目出自《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这是关于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如何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的规定。题目要求我们确定在现场应急救援过程中,哪些单位和个人需要服从谁的统一指挥。 ### 选项分析 - **A. 当地政府** - 当地政府在事故应急中确实扮演重要角色,负责总体协调和资源调配。但在具体的现场应急救援中,地方政府通常不会直接指挥具体的操作,而是通过设立专门的指挥部来执行。 - **B. 企业主要负责人** - 企业主要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有责任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但在现场应急救援中,企业主要负责人可能不具备专业的应急救援知识和经验,因此不适合直接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 **C. 现场指挥部** - 现场指挥部是专门为应对特定事故而设立的临时机构,由具有专业应急救援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他们负责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救援方案,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和有序进行。 ### 为什么选择C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的规定,现场指挥部是负责具体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机构。所有参与救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以确保救援行动的协调一致和高效进行。 ### 示例 假设某化工厂发生火灾,当地政府迅速成立了现场指挥部,由消防、医疗、环保等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所有参与救援的消防队员、医护人员、环保监测人员等都必须听从现场指挥部的指令,比如何时进入火场、如何疏散人员、如何处理污染物等。这样可以避免混乱,提高救援效率,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
A. 暂停
B. 停止
C. 继续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 题目背景 题目出自《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主要考察在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中,当事故的威胁和危害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后,政府应如何决策。 ### 选项分析 - **A. 暂停**:暂停意味着暂时停止执行某些应急救援措施,但并不完全终止。如果选择暂停,可能会导致在事故威胁和危害已经消除的情况下,仍然保留一些不必要的应急措施,这可能浪费资源,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 **B. 停止**:停止意味着完全终止所有或部分应急救援措施。当事故的威胁和危害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时,继续执行这些措施已经没有必要,因此应该停止这些措施,恢复正常秩序。 - **C. 继续**:继续意味着继续执行所有的应急救援措施。如果选择继续,即使事故的威胁和危害已经消除,仍然会保持高度戒备状态,这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导致社会和经济活动无法恢复正常。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是 **B. 停止**。 ### 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的规定,当生产安全事故的威胁和危害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停止执行已经不再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这样可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 示例 假设某化工厂发生了一起泄漏事故,当地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疏散了周边居民,并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泄漏源被成功封堵,空气质量恢复正常,没有新的危险迹象。此时,政府应当决定 **停止** 执行疏散命令和其他应急措施,允许居民返回家园,恢复正常生活。
A. 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B. 大学专科及以上
C. 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中关于电工作业人员文化程度要求的了解。根据规定,从事电工作业的人员应当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这是为了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执行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因此,选项A“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正确的。
A. 一年
B. 三年
C. 6个月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 题目背景 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在离开特种作业岗位一段时间后,需要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以确保他们的技能和知识仍然符合安全要求。 ### 选项分析 - **A. 一年**:如果选择一年,意味着特种作业人员离开岗位一年后需要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这个时间相对较长,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有所生疏,存在安全隐患。 - **B. 三年**:如果选择三年,意味着特种作业人员离开岗位三年后才需要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这个时间更长,风险更大,因为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的技能和知识严重退化,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C. 6个月**:如果选择6个月,意味着特种作业人员离开岗位6个月后需要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这个时间相对较短,可以更好地确保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保持在较高水平,减少安全隐患。 ### 为什么选C 选择6个月的原因是: 1. **安全性**:6个月的时间相对较短,可以确保特种作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不会因长时间不使用而退化,从而减少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2. **合理性**:6个月的时间既不过长也不过短,既能保证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得到及时更新,又不会过于频繁地进行考试,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 示例 假设你是一名电工,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电工岗位6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你可能没有机会接触和练习相关的技能。如果你直接回到工作岗位,可能会因为技能生疏而发生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因此,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可以确保你的技能和知识仍然符合安全标准,保障你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