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品和其他五大类
B、 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品、纯热能食物和其他六大类
C、 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品四大类
D、 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品、纯热能食物五大类
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能量食物来源计算时对食物的分类。正确答案是B选项: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品、纯热能食物和其他六大类。
在进行能量食物来源计算时,我们通常将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好地了解我们摄入的能量来源。这些类别包括谷类(如大米、面包)、豆类(如豆腐、黄豆)、薯类(如土豆、红薯)、动物性食品(如肉类、鱼类)、纯热能食物(如糖果、蜂蜜)以及其他类别(如蔬菜、水果)。
通过将食物分为这些类别,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我们摄入的能量类型和量,从而更好地控制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A、 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品和其他五大类
B、 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品、纯热能食物和其他六大类
C、 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品四大类
D、 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品、纯热能食物五大类
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能量食物来源计算时对食物的分类。正确答案是B选项: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品、纯热能食物和其他六大类。
在进行能量食物来源计算时,我们通常将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好地了解我们摄入的能量来源。这些类别包括谷类(如大米、面包)、豆类(如豆腐、黄豆)、薯类(如土豆、红薯)、动物性食品(如肉类、鱼类)、纯热能食物(如糖果、蜂蜜)以及其他类别(如蔬菜、水果)。
通过将食物分为这些类别,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我们摄入的能量类型和量,从而更好地控制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A. 原始数据
B. 逻辑数据层
C. 概念数据层
D. 存储记录
A. 60.2
B. 68.4
C. 55.4
D. 65.4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知,88%的鸡蛋食部中含有13.3%的蛋白质,那么实际上每克鸡蛋中含有13.3% * 88% = 11.704%的蛋白质。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比例关系来计算需要多少克的鸡蛋才能得到8g的蛋白质。假设需要x克的鸡蛋,则有11.704% * x = 8g,解得x = 8g / 11.704% ≈ 68.4g。
因此,答案是B选项,需要68.4g的鸡蛋才能得到8g的蛋白质。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如何通过百分比和比例来计算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含量,这对于我们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A. 膳食史法调查可以将调查表发给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对调查员的要求不高
B. 可以进行具有代表性膳食模式的调查
C. 不影响被调查者的膳食习惯和进餐方式
D. 可适用于大样本量的调查,费用低,使用人力低
解析:解析:选项A说法不正确。膳食史法是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进行调查,而不是简单地将调查表发给调查对象自己填写。这是因为在面对面的访谈中,调查员可以及时纠正误解,询问细节,确保获得准确的信息。因此,膳食史法对调查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举例来说,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你可以直接问他平时喜欢吃什么,每天吃几餐,是否有规律等问题。这样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他的膳食情况,而不是让他自己填写一个调查表格,可能会漏掉一些重要信息。因此,膳食史法的调查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A. 需要
B. 不需要
C. 都可以
D. 视被调查者的记忆情况而定
A. 需要
B. 不需要
C. 两者都可以
D. 视情况而定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道题。 ### 题目背景 题目提到的是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的膳食调查方法。具体包括三种方法: 1. **24小时回顾法**:对所有调查户中2岁及以上家庭成员进行连续3天的食物摄入量调查。 2. **食物频率法**:收集1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过去一年内各种食物的消费频率及消费量。 3. **称重法**:收集部分调查户3天内的食物及调味品消费数据,部分城市只收集调味品的数据。 ### 关键问题 题目问的是,在使用“称重法”进行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数据统计时,**在外就餐者的消费是否需要计算在内?** ### 解析 - **称重法**主要用于准确记录家庭内部的食物和调味品消耗量。 - 如果家庭成员在外就餐,则这些食物和调味品不在家里的称重范围内。 - 因此,在统计家庭称重法数据时,**不需要将在外就餐者的消费计算在内**。 ### 生动例子 假设有一个家庭,家里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孩子。如果某天爸爸去公司食堂吃饭,那么他在外吃的食物和调味品不会出现在家里的称重数据里。因此,在统计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时,只需要考虑妈妈和孩子的在家消费量即可。 ###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正确答案是**B: 不需要**。在外就餐者的消费不计入家庭称重法的数据统计中。
A. 连续3天24h回顾法
B. 食物频率法
C. 称重法
D. 24h回顾结合称重法
A. 称重法,更加准确
B. 24h回顾法,很难讲清调味品的摄入量
C. 频率法,这种做法准确
D. 称重法和回顾法,避免了回忆偏差
A. 获得被调查者的膳食模式
B. 采用多种调查方式,结果更加准确
C. 便于研究营养相关慢性病
D. 验证24h回顾法的准确性
A. 体格测量
B. 营养状况评价
C. 营养教育
D. 膳食调查
E. 营养指导
A. 食堂厨师
B. 班主任
C. 家长
D. 同班同学
E. 餐饮外卖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