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本计划是开展成本控制和分析的基础,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
B、 成本分析能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C、 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实现进行的检查,并为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D、 成本预测是实现责任成本目标的保证和手段。
答案:A
解析:解析:成本计划是开展成本控制和分析的基础,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成本控制能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 证成本计划的实现;成本分析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实现进行的检查,并为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是 实现责任成本目标的保证和手段。
A、 成本计划是开展成本控制和分析的基础,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
B、 成本分析能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C、 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实现进行的检查,并为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D、 成本预测是实现责任成本目标的保证和手段。
答案:A
解析:解析:成本计划是开展成本控制和分析的基础,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成本控制能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 证成本计划的实现;成本分析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实现进行的检查,并为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是 实现责任成本目标的保证和手段。
A. 违反标准及操作规程造成的损失
B. 返工损失
C. 工程保修费
D. 质量事故处理费用
解析:解析:损失成本又分为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成本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指挥决策失误、违反标准 及操作规程、成品保护及机具设备保养不善等引起工程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工程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 包括返工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质量事故处理费用等;外部损失成本是指工程移交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工程质量 缺陷而需支付的费用总和,包括工程保修费、损失赔偿费等。
A. 平均先进
B. 先进
C. 平均
D. 正常
解析:解析:施工定额水平必须遵循平均先进的原则。所谓平均先进水平,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多数施工班组或生产者 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少数班组或劳动者可以接近,个别班组或劳动者可以超过的水平。通常平均先进水平低于先进水平, 略高于平均水平。
A. 工作面准备工作做得不好引起的停工时间
B. 由于工程技术人员差错引起的工时损失
C. 由于水源或电源中断引起的停工时间
D. 由于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的停工时间
解析:解析: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是由于施工组织不善、材料供应不及时、工作面准备工作做得不好、工作地点组织不 良等情况引起的停工时间。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是由于水源、电源中断引起的停工时间。前一种情况在拟定定额 时不应该计算,后一种情况定额中则应给予合理的考虑。
A. 比较类推法
B. 技术测定法
C. 统计分析法
D. 试验测定法
解析:解析:对于同类型产品规格多,工序重复、工作量小的施工过程采用比较类推法。统计分析法适用于施工条件正常、产 品稳定、工序重复量大和统计工作制度健全的施工过程。经验估计法通常作为一次性定额使用。
A. 理论计算法
B. 测定法
C. 图纸计算法
D. 经验法
解析:解析:理论计算法:如砖墙的用砖数和砌筑砂浆的用量可用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各自的净用量。
A. 周转性材料的消耗量是指材料使用量
B. 周转性材料的消耗量应当用材料的一次使用量和摊销量两个指标表示
C. 周转性材料的摊销量供施工企业组织使用
D. 周转性材料的消耗与周转使用次数无关
解析:解析:周转性材料的消耗量是指净用量+损耗量。定额中周转材料消耗量指标,应当用一次使用量和摊销量两个指标表 示。一次使用量是指周转材料在不重复使用时的一次使用量,供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用;摊销量是指周转材料退出使用,应 分摊到每一计量单位的结构构件的周转材料消耗量,供施工单位成本核算或投标报价使用。
A. 机械净工作1h生产率×工作班延续时间
B. 机械净工作1h生产率×工作班延续时间×机械利用系数
C. 机械净工作1h生产率×机械利用系数
D. 机械净工作1h生产率×工作班延续时间×机械运行时间
解析:解析:略
A. 64
B. 60
C. 48
D. 38.4
解析:解析:6×8×80%=38.4。
A. 47
B. 51
C. 56
D. 70
解析:解析:476/8/0.85=70
A. 1.28
B. 1.04
C. 0.96
D. 0.26
解析:解析:单位产品时间定额=小组成员工日数总和/机械台班产量=4/3.84=1.04 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