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维生素A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E、 维生素K
答案:E
解析:解析:维生素K,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具有调节骨组织钙化的作用。维生素K缺乏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凝血功能障碍,但维生素K在食物中分布广泛,且人体肠道的大肠杆菌能够合成维生素K并被吸收利用,因此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豆类、麦麸、绿色蔬菜、动物肝脏、鱼类等食物维生素K含量丰富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E、 维生素K
答案:E
解析:解析:维生素K,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具有调节骨组织钙化的作用。维生素K缺乏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凝血功能障碍,但维生素K在食物中分布广泛,且人体肠道的大肠杆菌能够合成维生素K并被吸收利用,因此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豆类、麦麸、绿色蔬菜、动物肝脏、鱼类等食物维生素K含量丰富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 叶酸
D. 烟酸
E. 维生素K
解析:解析:叶酸在肠壁、肝脏及骨髓等组织中,经叶酸还原酶作用,还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四氢叶酸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其在体内生化反应中一碳单位转移酶系的辅酶,起着一碳单位传递体的作用。
A. 所含营养素的种类
B. 所含营养素的数量
C. 食物的大小
D. 所含营养素间的相互比例
E. 消化吸收和利用率
解析:解析:食物营养价值可以从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营养质量指数、食物利用率、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和食物的抗氧化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A. 是某营养素密度与能量密度的比值
B. 是常用的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指标,在营养素密度的基础上提出
C. INQ<1的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小于提供能量的能力
D. INQ>1的食物会发生该营养素不足或能量过剩
E. INQ=1表示某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和提供能量能力相当
解析:解析:P71,INQ很重要,一定要会算,之后会在平常工作中会用。
A. 蛋白酶抑制剂
B. 大豆卵磷脂
C. 植物红细胞凝血素
D. 多酚化合物
E. 肠胃胀气因子
解析:解析:各种豆类中含有的一些抗营养物质不利于豆类中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剂、红细胞凝集素、多酚化合物、肠胃胀气因子等。大豆中还含有大量的脂氧合酶,它不仅是豆腥味的起因之一,而且在储藏中容易造成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酸败和胡萝卜素的损失。因此在烹饪过程中,需要通过充分的加热处理,烧熟煮透,才可以使这些物质失活
A. 大豆异黄酮
B. 大豆皂苷
C. 棉子糖和水苏糖
D. 植物红细胞凝血素
E. 大豆卵磷酯
解析:解析:大豆中脂肪含量高达15%~25%且脂肪质量优良,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其中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23.2%、亚油酸占52.9%。大豆中碳水化合物约占25%~30%,有一半是膳食纤维,其中棉子糖和水苏糖可引起机体的腹胀
A. 实验室生化检查
B. 体格检查
C. 膳食调查
D. 营养缺乏病临床检查
E. 食物成分和营养数据库的变化
解析:解析:营养调查包括五部分,即一般情况调查、膳食调查、体格测量、营养相关疾病的临床检查和人体营养水平的实验室检测。这五部分内容互相联系、互相验证,一般应同时进行
A. 个人
B. 家庭
C. 社区
D. 学校
E. 工厂
解析:解析:由于我国居民的基本经济单位和膳食单位是家庭,所以营养调查的样本常以家庭为单位,选择适宜的抽样方法抽样
A. 称重法
B. 记账法
C. 24小时回顾法
D. 食物频率法
E. 化学分析法
解析:解析:食物频率法(FFQ)收集被调查对象过去一段时间(数周、数月或数年)内各种食物消费频率及消费量,从而获得个人长期食物和营养素平均摄入量。在实际使用中,可分为定性、定量和半定量的FFQ。近年来该方法被应用于了解一定时间内的通常食物摄入量,以研究既往膳食习惯和某些慢性疾病的关系。
A. 20人日
B. 25人日
C. 30人日
D. 50人日
E. 75人日
F.
G.
H.
I.
J.
解析:
A. 100克
B. 233克
C. 250克
D. 300克
E. 333克
解析:解析:20克奶粉含蛋白质的量是10g,10÷3%为液体奶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