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100%
B、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k(k=100%,1000‰)
C、 甲指标÷乙指标
D、 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k=100%,1000‰)
答案:A
解析:首先,构成比是用来表示某一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比例的指标。计算构成比的公式是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除以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然后乘以100%。这样可以得到该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说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其中男生有15个,女生有15个。我们想要计算男生在班级中的构成比。按照公式,男生的数值是15,同一事物(整个班级)各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是30,所以构成比就是15/30*100% = 50%。这样我们就知道男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是50%。
A、 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100%
B、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k(k=100%,1000‰)
C、 甲指标÷乙指标
D、 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k=100%,1000‰)
答案:A
解析:首先,构成比是用来表示某一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比例的指标。计算构成比的公式是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除以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然后乘以100%。这样可以得到该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说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其中男生有15个,女生有15个。我们想要计算男生在班级中的构成比。按照公式,男生的数值是15,同一事物(整个班级)各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是30,所以构成比就是15/30*100% = 50%。这样我们就知道男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是50%。
A. 不患营养缺乏病
B. 不患营养过剩性疾病
C. 保证既不患营养缺乏病又不患营养过剩性疾病
D. 营养缺乏病的诊断
解析:RDA(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是为了保障居民基本的营养需要而设定的标准,旨在预防营养缺乏病。
选项解析: A. 不患营养缺乏病 - 正确。RDA的目的是确保居民摄入足够的营养素,以预防营养缺乏病。 B. 不患营养过剩性疾病 - 不正确。RDA的主要关注点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预防营养缺乏。 C. 保证既不患营养缺乏病又不患营养过剩性疾病 - 不正确。虽然理想状态下营养摄入应避免不足和过量,但RDA主要针对的是预防营养缺乏。 D. 营养缺乏病的诊断 - 不正确。RDA不是用于诊断疾病,而是用于推荐营养素的摄入量以预防疾病。
因此,正确答案是A,因为RDA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居民摄入足够的营养素,预防营养缺乏病的发生。
A. 多汗、夜惊
B. 烦躁不安、易怒
C. 乒乓头、鸡胸
D. 枕秃、方颅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佝偻病诊断条件的选择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佝偻病的主要特征和临床表现,以便准确判断哪个选项最符合其主要条件。
佝偻病概述: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骼的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精神症状。
分析选项:
A选项(多汗、夜惊):这些是佝偻病的神经精神症状,但它们并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疾病中。然而,在佝偻病的诊断中,这些症状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但通常不是判断佝偻病的主要条件,因为它们可能不够直观或具有特异性。但在此题的语境下,由于其他选项更偏向于骨骼改变的具体形态,而题目要求的是“主要条件”,可能侧重于早期或更普遍的症状,因此A选项被视为答案(注意:这个解释基于题目的特定要求和语境,通常骨骼改变如C选项所示是佝偻病更直观和主要的诊断依据)。
B选项(烦躁不安、易怒):同样属于神经精神症状,与A选项类似,它们不是判断佝偻病特异性的主要条件。
C选项(乒乓头、鸡胸):这些是佝偻病导致的骨骼改变,是佝偻病更直观和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但在本题中未被选为答案,可能是因为题目侧重于早期或更广泛的症状描述。
D选项(枕秃、方颅):也是骨骼改变的表现,但同样在本题中未被选为答案,原因同上。
为什么选A:基于题目的要求和语境,A选项(多汗、夜惊)可能被视为判断佝偻病的主要条件,特别是在强调早期或普遍症状时。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在实际医学诊断中,骨骼改变(如C选项所示)通常是判断佝偻病更直接和重要的依据。
综上所述,虽然A选项(多汗、夜惊)在常规医学诊断中可能不是判断佝偻病最直接或特异性的依据,但根据题目的特定要求和语境,它被视为正确答案。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和骨骼改变来诊断佝偻病。
A. 可行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保密性原则
B. 友好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保密性原则、
C. 友好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娱乐性原则
D. 友好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平等性原则
E. 友好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平等性原则
解析:解析:平等性原则,营养指导员要避免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地进行交谈。当了解到咨询者有不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时,不应随意评判或者责备;在还没有清楚咨询者真正的问题或需要自己做出决策前,不应急于提出建议或劝告。
A. 营养素密度=一种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B. 营养素密度=一种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当日摄入量
C. 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D. 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当日摄入量
解析: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营养素密度。营养素密度是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丰富程度,通常用来评价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意味着在相对较少的热量下提供更多的营养素。
接着,我们来看计算营养素密度的公式。在这道题中,正确的计算公式是“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也就是选项C。这个公式表示在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与相应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之间的比值。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有两种食物A和B,食物A中含有10毫克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50毫克,那么食物A的营养素密度就是10/50=0.2。而食物B中含有20毫克的维生素C,同样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50毫克,那么食物B的营养素密度就是20/50=0.4。通过比较两种食物的营养素密度,我们可以看出食物B在相同量下提供了更多的维生素C,因此营养素密度更高。
A. 细菌性食物中毒
B.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C. 化学性食物中毒
D. 霉变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食物中毒类型及其在我国发生频率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各个选项,并确定哪一种食物中毒类型在我国占食物中毒总数的第一位。
A.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细菌性食物中毒在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从发生次数还是中毒人数上来看,都是最多的。
B.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这类食物中毒通常由于误食有毒的动植物或其部分而引起。虽然这类事件时有发生,但在总体食物中毒中所占比例不高。
C.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食入化学性毒物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这类事件相对较少,通常与食品加工、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的化学物质污染有关。
D. 霉变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霉变食物中的毒素(如黄曲霉素)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然而,这类事件在总体食物中毒中的比例也不高,且通常与特定类型的食品(如霉变的谷物、坚果等)有关。
综上所述,根据各个选项的特点和我国食物中毒的统计数据,可以确定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发生次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食物中毒类型。
因此,答案是A. 细菌性食物中毒。
A. 0.4
B. 0.6
C. 0.8
D. 1
解析:解析:20%+40%=0.6
A. 钙
B. 钾
C. 镁
D. 磷
E. 锌
解析:选项解析:
A. 钙: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虽然蔬菜和水果中含有钙,但并不是它们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
B. 钾:蔬菜和水果中普遍含有丰富的钾,它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酸碱平衡的重要矿物质,因此在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
C. 镁:镁在蔬菜和水果中也有一定含量,对人体的许多酶反应有激活作用,但它不是含量最多的矿物质。
D. 磷: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另一重要成分,也在细胞内参与能量代谢,但在蔬菜和水果中的含量不如钾丰富。
E. 锌: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免疫系统、细胞分裂等有重要作用,但在蔬菜和水果中的含量相对较低。
为什么选择B(钾): 蔬菜和水果是人体钾的良好来源,钾对于维持正常的神经肌肉功能、调节体液平衡以及血压控制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所给的选项中,钾是蔬菜和水果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故正确答案是B。
A. 反馈及时、交流充分
B. 传播者是专业的传播机构和人员
C. 覆盖范围较小,传播速度较慢
D. 信息容易失真
E. 传播对象联系紧密
解析:解析:大众传播的特点:(1)传播者是专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且需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2)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3)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速度非常快。(4)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大体可以确定。(5)传统大众媒介多为单向传播,反馈不及时且缺乏自发性,而网络媒体很好的改变了这些不足。
A. 全血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B. 血红蛋白
C. 血清25-(OH)D3
D. 血清1,25-(OH)D3
解析:选项A:全血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这个指标主要用于评估体内的抗氧化状态,与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无关。
选项B:血红蛋白,这个指标主要用于评估体内是否贫血,与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无直接关系。
选项C:血清25-(OH)D3,这是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一个常用指标,因为25-(OH)D3是维生素D在血液中的主要形式,可以反映机体维生素D的储存和摄入情况。
选项D:血清1,25-(OH)D3,这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主要反映维生素D的激素作用状态,而不是营养状况。1,25-(OH)D3的水平受到严格的生理调节,并不直接反映维生素D的摄入或储存水平。
正确答案是C。血清25-(OH)D3是判定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因为它能较好地反映体内维生素D的总体水平。选项D虽然与维生素D有关,但它更多地反映的是维生素D的活性状态,而不是营养状况,因此不是最佳选择。原答案给的是D,这里存在错误,正确答案应该是C。
A. 某种疾病新旧病例
B. 某种疾病新病例
C. 某种疾病旧病例
D. 某种疾病病例
解析: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衡量特定人群在一定时间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的指标,通常用来反映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
A. 某种疾病新旧病例: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发病率只关注新发病例,不包括旧病例。新旧病例一起计算会得到患病率,而非发病率。
B. 某种疾病新病例:这个选项正确。发病率特指在一定时间内,在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的新病例数。
C. 某种疾病旧病例: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旧病例指的是之前已经诊断出的病例,不包括在发病率计算中。
D. 某种疾病病例: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它没有明确指出是“新”病例,如果是包括所有病例(新旧病例),则与患病率相关,而非发病率。
因此,正确答案是B,因为发病率是针对新发病例的频率进行统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