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患病率
B、 发病率
C、 患病比
D、 发病比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理解的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概念,然后逐一分析选项,根据定义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理解关键概念:题目中提到的“一定时期内某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这实际上描述的是发病率的定义。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分析选项:
A选项(患病率):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它反映的是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与题目中“新病例出现的频率”不符,排除。
B选项(发病率):如前所述,发病率正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与题目描述一致。
C选项(患病比):这个选项不是一个标准的医学或公共卫生术语,且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它更接近于患病率的通俗说法,但并未准确反映“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排除。
D选项(发病比):同样,这个选项也不是一个标准的术语,且从字面意思上无法准确对应到“发病率”的概念,排除。
综上所述,B选项(发病率)最符合题目中“一定时期内某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的描述。
因此,答案是B。
A、 患病率
B、 发病率
C、 患病比
D、 发病比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理解的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概念,然后逐一分析选项,根据定义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理解关键概念:题目中提到的“一定时期内某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这实际上描述的是发病率的定义。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分析选项:
A选项(患病率):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它反映的是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与题目中“新病例出现的频率”不符,排除。
B选项(发病率):如前所述,发病率正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与题目描述一致。
C选项(患病比):这个选项不是一个标准的医学或公共卫生术语,且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它更接近于患病率的通俗说法,但并未准确反映“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排除。
D选项(发病比):同样,这个选项也不是一个标准的术语,且从字面意思上无法准确对应到“发病率”的概念,排除。
综上所述,B选项(发病率)最符合题目中“一定时期内某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的描述。
因此,答案是B。
A. 1200mg/d
B. 5000mg/d
C. 2000mg/d
D. 6000mg/d
解析:选项解析:
A. 1200mg/d:这个数值远低于中国成人膳食钾的推荐摄入量,可能导致钾摄入不足,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B. 5000mg/d:这个数值高于推荐的适宜摄入量,虽然短期内较高钾摄入通常不会造成严重问题,但长期摄入过量的钾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佳的人群。
C. 2000mg/d: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中国成人膳食钾的适宜摄入量(AI)为2000mg/天,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D. 6000mg/d:这个数值显著高于推荐摄入量,长期摄入如此高的钾量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有肾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人群。
为什么选择C: 选择C是因为它符合中国营养学会针对中国成人膳食钾的适宜摄入量(AI)的推荐值。适宜摄入量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量的摄入水平。2000mg/天被认为是能够满足成人日常需求的适宜水平,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A. 乳类
B. 蛋类
C. 瘦肉
D. 肉皮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食物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
A. 乳类:乳类食物中的蛋白质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属于完全蛋白,能够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全部氨基酸。
B. 蛋类:蛋类也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属于完全蛋白。
C. 瘦肉:瘦肉中的蛋白质同样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属于完全蛋白,是人体良好的蛋白质来源。
D. 肉皮:肉皮中的蛋白质虽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但是其氨基酸组成并不完整,缺少一种或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因此属于不完全蛋白。
所以正确答案是D,因为肉皮中的蛋白质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氨基酸,因此是不完全蛋白。不完全蛋白的生物价值较低,长期单独作为蛋白质来源可能会导致氨基酸摄入不均衡,影响健康。
A. 0.5
B. 1
C. 5
D. 10
解析:维生素B2尿负荷实验是一种检测体内维生素B2(核黄素)营养状况的方法。在该实验中,受试者会口服一定量的维生素B2,之后收集一定时间内的尿液,测量其中维生素B2的排出量,以此来评估体内维生素B2的储存和代谢情况。
选项解析: A. 0.5 mg:这个剂量太低,不足以对体内维生素B2的储存和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不适合作为尿负荷实验的剂量。 B. 1 mg:虽然这个剂量比0.5 mg高,但仍然可能不足以充分负荷体内维生素B2的代谢,不是常规推荐的剂量。 C. 5 mg:这是进行维生素B2尿负荷实验的常规推荐剂量。口服5 mg的维生素B2足以对体内维生素B2的代谢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可以准确评估体内的维生素B2营养状况。 D. 10 mg:这个剂量过高,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可能引起维生素B2的过量排出,不利于准确评估。
选择C的原因: 选择C(5 mg)是因为这是维生素B2尿负荷实验的标准剂量,能够有效地检测出体内维生素B2的营养状况。按照实验的标准流程,口服5 mg的维生素B2后,收集4小时内的尿液,通过测定尿中维生素B2的排出量,可以评估个体对维生素B2的吸收和利用情况。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达到此水平时对人体可能有益
B. 是一个摄入水平的建议量
C. 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值
D. 摄入量一旦达到此值,就会产生毒害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营养学中“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概念的理解题。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达到此水平时对人体可能有益
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营养素摄入量的上限,超过这个水平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而并非“可能有益”。
B. 是一个摄入水平的建议量
这个描述也不准确。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并非一个建议的摄入量,而是一个安全的上限值。建议的摄入量通常指的是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它们低于UL值。
C. 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值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确实是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超过这个量可能会带来风险。
D. 摄入量一旦达到此值,就会产生毒害作用
这个说法过于绝对。虽然超过UL值可能会增加不良健康效应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一旦达到此值就一定会产生毒害作用。实际影响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因为它准确地描述了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的定义: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值。
A. 三餐
B. 五餐
C. 三餐两点
D. 三餐一点
解析:选项A:三餐。这是成年人常见的饮食模式,但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胃容量较小,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更频繁地进食以满足其能量和营养需求。
选项B:五餐。虽然五餐可以提供更频繁的能量补充,但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可能过于频繁,不利于消化系统的休息,也不便于家长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
选项C:三餐两点。这是推荐的学龄前儿童的饮食模式,意味着除了早、中、晚三餐外,上午和下午各加一次点心。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儿童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同时适应他们胃容量小、代谢快的特点。
选项D:三餐一点。虽然比三餐制多了一个点心时间,但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仍然可能不足以满足他们一天中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
为什么选C:三餐两点的饮食模式适合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既能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又能适应他们活泼好动、消化吸收能力有限的特点。这种模式有助于避免儿童出现饥饿感,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促进健康成长。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蛋白酶抑制剂
B. 大豆卵磷脂
C. 植物红细胞凝血素
D. 多酚化合物
E. 肠胃胀气因子
解析:解析:各种豆类中含有的一些抗营养物质不利于豆类中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剂、红细胞凝集素、多酚化合物、肠胃胀气因子等。大豆中还含有大量的脂氧合酶,它不仅是豆腥味的起因之一,而且在储藏中容易造成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酸败和胡萝卜素的损失。因此在烹饪过程中,需要通过充分的加热处理,烧熟煮透,才可以使这些物质失活
A. 减少,增加
B. 减少,减少
C. 增加,减少
D. 增加,增加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老年人生理变化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其体内瘦体组织和脂肪组织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减少,增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新陈代谢减慢、肌肉量自然减少、活动能力下降等因素,瘦体组织(如肌肉)会逐渐减少。
同时,由于能量消耗减少、激素水平变化以及可能的生活方式因素,脂肪组织往往会增加,特别是在腹部区域。
B. 减少,减少:
这个选项认为瘦体组织和脂肪组织都会减少,但根据生理学的知识,老年人脂肪组织的增加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C. 增加,减少:
这个选项认为瘦体组织会增加,脂肪组织会减少,这与老年人普遍的生理变化相反,因此不正确。
D. 增加,增加:
这个选项认为瘦体组织和脂肪组织都会增加,但如前所述,老年人瘦体组织通常是减少的,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综上所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瘦体组织会减少,而脂肪组织会增加。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减少,增加)。这个答案符合老年人生理变化的普遍规律。
A. 40%
B. 50%
C. 60%
D. 70%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维生素E在孕期血浆水平变化的知识点题目。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及其与题目描述的关联性:
A. 40%:这个选项表示维生素E的血浆水平在孕期上升了40%,但根据营养学和生理学的相关研究,这个比例通常低于实际观察到的变化。
B. 50%:这个选项指出维生素E的血浆水平在孕期上升了50%。多项研究表明,孕期女性由于生理变化和营养需求的增加,维生素E的血浆水平确实会有显著提升,且这一提升幅度通常接近或略高于50%。
C. 60%:虽然维生素E的血浆水平在孕期会有所上升,但通常不会达到60%这样的高水平。这个选项可能高估了孕期维生素E血浆水平的增长幅度。
D. 70%:这个选项同样高估了孕期维生素E血浆水平的增长。在正常的生理和营养变化范围内,维生素E的血浆水平不太可能上升这么多。
综上所述,根据营养学和生理学的相关研究,以及孕期女性生理变化和营养需求的实际情况,维生素E的血浆水平在孕期通常上升约50%。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A. 骨矿物质含量
B. 骨矿物质密度
C. 血清离子钙浓度
D. 血清总钙浓度
E. 钙平衡
解析:解析:血钙、尿钙、骨矿物质含量与骨密度的测量意义P27。
A. VC缺乏
B. VB2缺乏
C. 锌缺乏
D. 碘缺乏
解析:解析:A选项VC缺乏是正确答案。根据题干描述,学生出现口角溃烂、舌体疼痛、肘膝关节处糜烂、贫血、皮肤干燥易角化等症状,这些症状与维生素C缺乏相关。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于胶原蛋白的合成和修复、抗氧化、促进铁的吸收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学生应该缺乏维生素C。
生动例子: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身体像一座房子,维生素C就像是房子的钢筋,如果缺乏了维生素C,就会导致房子的结构不牢固,出现口角溃烂、皮肤干燥等问题。所以,及时补充维生素C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给房子加固一样,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