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称重
B、 访谈
C、 记账
D、 分析
答案:B
解析:首先,96.24h回顾法是一种回顾性膳食调查方法,通过访谈的形式收集膳食信息。这种方法要求被调查者回忆过去96小时(4天)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其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
举个例子,就好像你在周一晚上被要求回忆周末的饮食情况,包括周五晚上到周一早上的所有食物和饮料。通过这种方式,调查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被调查者的饮食习惯,从而进行更科学的营养评估和指导。
因此,正确答案是B:访谈。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96.24h回顾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了解被调查者的膳食情况。
A、 称重
B、 访谈
C、 记账
D、 分析
答案:B
解析:首先,96.24h回顾法是一种回顾性膳食调查方法,通过访谈的形式收集膳食信息。这种方法要求被调查者回忆过去96小时(4天)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其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
举个例子,就好像你在周一晚上被要求回忆周末的饮食情况,包括周五晚上到周一早上的所有食物和饮料。通过这种方式,调查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被调查者的饮食习惯,从而进行更科学的营养评估和指导。
因此,正确答案是B:访谈。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96.24h回顾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了解被调查者的膳食情况。
A. 大肠菌群
B. 肠道致病菌
C. 霉菌
D. 酵母菌
解析:选项A:大肠菌群,通常指示食品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这在花生中可能出现,但不是最常见的问题。
选项B:肠道致病菌,这类细菌如沙门氏菌等也可能污染花生,但相较于霉菌污染,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较低。
选项C:霉菌,花生在收获、储存或加工过程中,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湿度和温度,非常容易受到霉菌污染。尤其是黄曲霉,它能产生剧毒的黄曲霉毒素,这是食品安全中一个严重的问题。
选项D:酵母菌,通常不会对食品卫生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花生中,酵母菌污染不是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答案选C的原因是:霉菌污染是花生最易出现的食品卫生问题,尤其是黄曲霉污染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很高的致癌性和其他健康风险。因此,在花生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防止霉菌污染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A. 6:30~8:30
B. 7:00~9:00
C. 7:30~9:30
D. 8:00~10:00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早餐最佳时间安排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营养学和人体生物钟的原理,分析每个选项的合理性,以确定最佳答案。
首先,理解早餐的重要性: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为身体提供开始新一天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合理安排早餐时间对于维持健康的生物钟、提高代谢率和保持精力充沛都至关重要。
接下来,分析每个选项:
A选项(6:30~8:30):这个时间范围通常与人们的起床时间和开始工作/学习的时间相吻合。在这个时间段吃早餐,可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来应对上午的活动,同时也不会因为过早或过晚而影响生物钟。
B选项(7:00~9:00):虽然这个时间段也在合理范围内,但相比A选项,它给早餐时间的安排留出了更宽松的时间窗口,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过于宽泛,不够精确。
C选项(7:30~9:30):这个时间段相对较晚,可能对于早起工作或上学的人来说,早餐时间会与他们的日程安排产生冲突。
D选项(8:00~10:00):这个时间范围明显偏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已经过了最佳进食早餐的时间,可能会影响上午的能量水平和注意力。
综上所述,A选项(6:30~8:30)既符合大多数人的日常作息,又能确保早餐在最佳时间被摄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
因此,答案是A(6:30~8:30)。
A. 1200mg/d
B. 5000mg/d
C. 2000mg/d
D. 6000mg/d
解析:选项解析:
A. 1200mg/d:这个数值远低于中国成人膳食钾的推荐摄入量,可能导致钾摄入不足,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B. 5000mg/d:这个数值高于推荐的适宜摄入量,虽然短期内较高钾摄入通常不会造成严重问题,但长期摄入过量的钾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佳的人群。
C. 2000mg/d: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中国成人膳食钾的适宜摄入量(AI)为2000mg/天,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D. 6000mg/d:这个数值显著高于推荐摄入量,长期摄入如此高的钾量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有肾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人群。
为什么选择C: 选择C是因为它符合中国营养学会针对中国成人膳食钾的适宜摄入量(AI)的推荐值。适宜摄入量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量的摄入水平。2000mg/天被认为是能够满足成人日常需求的适宜水平,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A. 苯甲酸
B. 丙酸
C. 硝酸盐
D. 对羟基苯甲酸酯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肉制品加工中添加剂作用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各个选项,并确定哪个是肉制品加工中常用作防腐剂和发色剂的物质。
A. 苯甲酸:苯甲酸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但它并不具备发色剂的功能,即在肉制品中促进肉色鲜艳的作用。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B. 丙酸:丙酸是一种有机酸,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和防霉剂,特别是在面包和糕点中。然而,它同样不具备发色剂的功能,所以B选项也不符合。
C. 硝酸盐:硝酸盐在肉制品加工中常用作发色剂,它能与肉中的肌红蛋白反应生成亚硝基肌红蛋白,使肉呈现出鲜艳的粉红色。此外,硝酸盐还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能够抑制一些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因此,C选项完全符合题目要求。
D. 对羟基苯甲酸酯:这是一类广泛使用的食品防腐剂,特别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但它们并不具备发色剂的功能,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肉制品加工中常用作防腐剂和发色剂的是硝酸盐,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以食用畜肉为主
B. 以食用蔬菜为主
C. 以食用鱼类为主
D. 以食用禽类为主
解析: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如肉类、鱼类、禽类和奶制品等。以下是对各选项的解析:
A. 以食用畜肉为主:畜肉是维生素B12的良好来源,因此主要以畜肉为主食的人通常不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
B. 以食用蔬菜为主:维生素B12几乎不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所以长期以食用蔬菜为主食的人很可能出现维生素B12缺乏。
C. 以食用鱼类为主:鱼类含有维生素B12,因此以鱼类为主食通常不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D. 以食用禽类为主:禽类也是维生素B12的来源之一,所以以禽类为主食的人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B12。
答案是B,因为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而植物性食品(如蔬菜)几乎不含维生素B12。因此,长期以食用蔬菜为主食的人容易出现维生素B12缺乏。
A. 汞
B. 镉
C. 铅
D. 砷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公害病及其成因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中提到的“日本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来判断其是由哪种污染物造成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汞:虽然汞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但它不是造成“痛痛病”的主要原因。汞中毒通常表现为神经和精神方面的异常。
B. 镉:镉污染是导致日本神通川流域“痛痛病”的主要原因。镉进入人体后,主要积聚在肾脏,引起肾脏损害,进而导致骨骼病变,表现为骨质疏松、关节疼痛和变形,即所谓的“痛痛病”。
C. 铅:铅中毒主要影响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和肝、肾等器官,但与“痛痛病”无直接关联。
D. 砷:砷中毒主要表现为末梢神经炎、皮肤色素沉着和肝脾肿大等,同样不是“痛痛病”的成因。
综上所述,根据“痛痛病”的定义和成因,以及各选项代表的污染物特性,可以确定正确答案是B. 镉。这是因为镉污染是导致日本神通川流域居民患上“痛痛病”的直接原因。
A. 质量较差,烟点较低
B. 质量较差,烟点较高
C. 质量较好,烟点较低
D. 质量较好,烟点较高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烹饪过程中食用油的质量和烟点对健康的影响。
A. 质量较差,烟点较低:正确答案。质量较差的油往往含有更多杂质,这些杂质在高温烹饪时容易分解产生丙烯醛等有害物质。同时,烟点较低意味着油在较低温度下就开始分解,产生烟雾,这个温度范围内丙烯醛的生成量会增加。
B. 质量较差,烟点较高:虽然质量较差的油确实容易产生丙烯醛,但烟点较高意味着需要更高的温度才会开始分解,因此相比A选项,这种情况丙烯醛的产生不会那么早和那么多。
C. 质量较好,烟点较低:质量较好的油杂质少,理论上产生的丙烯醛较少。但是烟点较低,仍然会导致在烹饪过程中较早产生丙烯醛。
D. 质量较好,烟点较高:质量好的油含有较少杂质,且烟点高,在烹饪过程中不易分解产生丙烯醛。因此,这种情况产生丙烯醛的风险最低。
所以,正确答案是A,因为质量较差且烟点较低的油在煎炸食物时更容易产生丙烯醛。
A. 权威化
B. 规范化
C. 系统化
D. 科学化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判断类型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体格测量工作实施标准化的目的,并从给定选项中选择不符合这一目的的描述。
首先,理解体格测量工作实施标准化的核心意义:标准化通常意味着制定统一的规则、流程和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靠性。这通常涉及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过程。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权威化):权威化通常指的是增强某事物或某人的权威性。在体格测量的标准化过程中,虽然统一的标准可能增强测量结果的权威性,但标准化本身的主要目的并非为了权威化,而是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靠性。因此,这个选项与标准化的核心目的不符。
B选项(规范化):规范化是标准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指的是制定统一的规则和方法,确保测量过程的一致性。这符合标准化的基本定义。
C选项(系统化):系统化意味着将各个测量环节整合成一个有序、连贯的整体,这也是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D选项(科学化):科学化指的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指导测量工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也是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综上所述,A选项(权威化)与体格测量工作实施标准化的核心目的不符,而B(规范化)、C(系统化)和D(科学化)都是标准化的重要目标。
因此,答案是A。
A. 1995
B. 2000
C. 2007
D. 2009
解析:选项A:1995年,这是不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非在1995年施行,那时中国还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法。
选项B:2000年,这也是不正确的。虽然在2000年前后的时间里,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非在这一年施行。
选项C:2007年,这同样是不正确的。尽管2007年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还未正式施行。
选项D:2009年,这是正确的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在2009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这部法律旨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安全进行全面规范。
选择D的原因是该选项准确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的日期。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以及餐饮服务等环节进行了严格规定,增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效力。
A. 脱脂牛奶
B. 啤酒
C. 豆腐
D. 米汤
解析:这是一道涉及饮食选择与特定健康状况关联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题目中提到的疾病——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以及手术后的饮食要求,来判断哪种食物不适合患者食用。
理解疾病背景: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炎症,可能导致胰腺组织的大面积坏死。
术后,患者需要遵循特定的饮食建议以促进恢复,避免加重病情。
分析选项:
A选项(脱脂牛奶):脱脂牛奶含有较低的脂肪含量,适合胰腺炎恢复期的患者食用,因为它不会给胰腺带来过多的消化负担。
B选项(啤酒):啤酒含有酒精,酒精是胰腺炎的一个重要诱因。胰腺炎患者应避免酒精摄入,因为它可能加重胰腺的炎症和损伤。
C选项(豆腐):豆腐是植物性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且脂肪含量较低,适合胰腺炎患者食用。
D选项(米汤):米汤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会对胰腺造成过多的消化压力,适合胰腺炎患者恢复期食用。
得出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啤酒因含有酒精,不适合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的患者食用。其他选项均为低脂、易消化或清淡的食物,适合患者食用。
因此,正确答案是B(啤酒),因为它是唯一可能加重胰腺炎病情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