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称重记账法
B、 称重法
C、 记账法
D、 24h回顾法
答案:A
解析:答案解析:A:称重记账法
在我国开展的全国营养调查中,通常采用称重记账法进行膳食摄入量调查。这种方法要求被调查者在一段时间内记录所有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并且使用称重器具准确称量每种食物的重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被调查者的膳食结构和摄入量,为制定科学的营养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举个例子,就好比你在做一道菜的时候,需要准确称量每种食材的重量,才能确保菜品的口感和营养均衡。同样,通过称重记账法进行膳食摄入量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们的饮食习惯,从而指导他们更科学地进行膳食搭配。
A、 称重记账法
B、 称重法
C、 记账法
D、 24h回顾法
答案:A
解析:答案解析:A:称重记账法
在我国开展的全国营养调查中,通常采用称重记账法进行膳食摄入量调查。这种方法要求被调查者在一段时间内记录所有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并且使用称重器具准确称量每种食物的重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被调查者的膳食结构和摄入量,为制定科学的营养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举个例子,就好比你在做一道菜的时候,需要准确称量每种食材的重量,才能确保菜品的口感和营养均衡。同样,通过称重记账法进行膳食摄入量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们的饮食习惯,从而指导他们更科学地进行膳食搭配。
A. 20%、50%、30%
B. 30%、40%、30%
C. 30%、50%、20%
D. 20%、60%、2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一天三餐的适宜餐次比例。根据营养学的建议,早餐应占一天总热量的30%,中餐应占40%,晚餐应占30%。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30%、40%、30%。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辆汽车,而食物就是汽车的燃料。早餐就好比是早上给汽车加满油,让汽车有足够的能量开始一天的行程;中餐就好比是在中午给汽车加油,让汽车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晚餐就好比是在晚上给汽车加油,让汽车在夜间也能够正常运行。如果每顿饭的比例都合适,就能够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保持健康的状态。
A. 让胡萝卜充分炒熟
B. 让油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充分溶出
C. 灭菌
D. 为了菜肴颜色更漂亮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烹饪胡萝卜目的的理解题。我们需要分析烹饪胡萝卜至油色变为金黄色的主要目的,并从提供的选项中选出最合理的答案。
首先,我们梳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烹调胡萝卜的方法:用油炒至油色变为金黄色。
需要确定的目的:为何采用此方法。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让胡萝卜充分炒熟:虽然炒熟是烹饪的一个基本目标,但题目中强调的油色变为金黄色,更侧重于胡萝卜中某种成分的变化,而非单纯的炒熟。
B. 让油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充分溶出:胡萝卜富含类胡萝卜素,这是一种油溶性的营养成分。通过用油炒制并观察油色变化,可以推断类胡萝卜素被有效溶出到油中,从而提高了其生物利用率。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高度相关。
C. 灭菌:虽然烹饪过程中有一定的灭菌效果,但题目中并未提及与灭菌相关的内容,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的目的不符。
D. 为了菜肴颜色更漂亮:虽然炒制后的胡萝卜颜色金黄,看起来更加诱人,但题目强调的是油色的变化,而非单纯追求菜肴的外观。
综上所述,用油炒至油色变为金黄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油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充分溶出,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利用率。
因此,答案是B:让油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充分溶出。
A. 高于50℃或低于10℃
B. 高于60℃或低于10℃
C. 高于70℃或低于5℃
D. 高于80℃或低于1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食品安全与食品保存的知识点。
选项解析: A. 高于50℃或低于10℃:这个温度范围不够严格,50℃以上可能不足以抑制所有有害细菌的生长。 B. 高于60℃或低于10℃:这个选项符合一般的食品安全指导原则,60℃以上可以抑制大多数细菌的生长,而10℃以下可以减缓细菌的繁殖速度。 C. 高于70℃或低于5℃:70℃对于保持食品的安全性是过高的,通常不现实,而5℃虽然更加安全,但通常不是必须的。 D. 高于80℃或低于10℃:80℃对于食品保存来说过高,不现实,而且可能影响食品的质量。
为什么选B: 选择B是因为它符合食品安全的一般原则,即食品在烹饪后若不立即出售或食用,应当保持在60℃以上以抑制细菌生长,或者保持在10℃以下以减缓细菌繁殖。这样的条件可以有效预防食品变质和食物中毒的风险。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A. 蒜苗
B. 芥蓝
C. 西兰花
D. 红辣椒
E. 豌豆苗
解析: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目。题目问的是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蔬菜是哪一种。选项包括蒜苗、芥蓝、西兰花、红辣椒和豌豆苗。正确答案是D: 红辣椒。
现在让我来给你解析一下。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红辣椒是一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是蔬菜中的佼佼者。所以,红辣椒是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蔬菜。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想象一下,维生素C就像是人体的“保护神”,它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而红辣椒就像是这位“保护神”中的超级英雄,因为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更多的营养和保护。
A. 粮谷类食品
B. 奶类
C. 蔬菜、水果
D. 酒类
E. 腌制肉制品
解析:亚硝基类化合物是一类化学物质,通常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尤其是当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用作食品添加剂时,这些化合物可能与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以下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粮谷类食品:粮谷类食品一般不使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添加剂,因此不太可能是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B. 奶类:虽然奶制品可能含有微量的亚硝酸盐,但通常不是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的主要食品类别。
C. 蔬菜、水果:某些蔬菜和水果可能含有天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但通常在正常消费水平下,这些食品不会导致严重的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
D. 酒类:酒类通常不涉及使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添加剂,因此也不是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E. 腌制肉制品:腌制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使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和防腐剂,这些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如高温烹饪)可以与肉中的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因此,腌制肉制品是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最严重的食品类别。
答案是E,因为腌制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形成亚硝基类化合物,使得这类食品成为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的高风险来源。
A. 11%~14%
B. 20%~30%
C. 55%~65%
D. 40%
解析:碳水化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占据相当比例。根据营养学的建议,碳水化物的供给量应占总热能的55%~65%。这是因为碳水化物可以迅速提供能量,保持大脑和肌肉的正常运转。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我们的身体是一辆汽车,碳水化物就好比是汽油。如果汽车没有足够的汽油,就无法正常行驶;同样,如果我们的身体缺乏碳水化物,就会感到疲倦无力。所以,合理摄入碳水化物是保持身体健康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 早期发现患者
B. 因果推断
C. 寻找病因线索
D. 验证病因
E. 确定病因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描述性研究在病因不明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A. 早期发现患者:描述性研究确实可以帮助识别病例,但这不是其主要任务,早期发现更多是通过筛查等手段实现。
B. 因果推断:因果推断通常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来证实,描述性研究不足以进行因果推断。
C. 寻找病因线索: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可能的病因线索,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这是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
D. 验证病因:验证病因需要通过实验性研究或分析性研究来证实假设,描述性研究不足以验证病因。
E. 确定病因:确定病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描述性研究只能提供初步线索,不能确定病因。
因此,正确答案是C,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病因线索。
A. 沙门氏菌
B. 副溶血性弧菌
C. 葡萄球菌
D. 变形杆菌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细菌特性的识别问题,我们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找出具有嗜盐性的细菌。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它并不特别偏好高盐环境,因此不具有嗜盐性。
B选项(副溶血性弧菌):这是一种嗜盐性细菌,通常存在于近海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它在高盐环境下能更好地生长和繁殖,符合题目要求。
C选项(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及多数物品的表面,以及人和动物的皮肤、鼻腔、咽喉、肠胃、化脓疮口等处,并不特别偏好高盐环境。
D选项(变形杆菌):变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水、垃圾、腐败有机物及人或动物的肠道内,同样不具有嗜盐性。
综上所述,副溶血性弧菌是这些选项中唯一具有嗜盐性的细菌。
因此,答案是B(副溶血性弧菌)。
A. 可以进行具有代表性的膳食模式的调查
B. 样本量大
C. 费用低
D. 使用人力多
E. 会影响调查者的膳食习惯和进餐方式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解析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提到的“膳食史法”是一种膳食调查方法,用于了解个体的膳食摄入情况。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每个选项,并确定它们与膳食史法的关系。
A选项(可以进行具有代表性的膳食模式的调查):
膳食史法通过询问被调查者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摄入情况,可以收集到关于膳食模式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足够大的样本量下,能够代表某一群体或地区的膳食模式。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样本量大):
膳食史法作为一种调查方法,其优势之一是可以涵盖较大的样本量。通过调查大量个体,可以获得更广泛、更具代表性的数据。因此,B选项正确。
C选项(费用低):
相比于其他膳食调查方法(如称重法、记账法等),膳食史法通常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或持续的监测,因此成本相对较低。所以,C选项正确。
D选项(使用人力多):
膳食史法虽然需要调查员进行访谈和记录,但相对于需要持续监测和记录的方法(如24小时回顾法),其人力需求并不一定更多。此外,题目中并未提及膳食史法特别依赖大量人力。因此,D选项不正确。
E选项(会影响调查者的膳食习惯和进餐方式):
膳食史法主要通过访谈了解被调查者的膳食情况,通常不会对被调查者的实际膳食习惯和进餐方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E选项不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A、B、C,因为它们准确地描述了膳食史法的特点和优势。
A. 速冻
B. 盐腌
C. 使用防腐剂
D. 加热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食品保藏方法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食品保藏的原理来判断哪个选项是通过提高渗透压来实现保藏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速冻:速冻是通过迅速降低食品温度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低温,而非渗透压,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盐腌:盐腌是一种通过添加高浓度的盐来提高食品渗透压的方法。高渗透压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因此,B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即通过提高渗透压来实现保藏。
C. 使用防腐剂:防腐剂主要通过抑制微生物的活性来达到保藏的目的。它们的作用机制多样,但通常不涉及提高食品的渗透压。所以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加热:加热通常用于杀死或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以达到保藏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依赖高温,而非渗透压,因此D选项也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通过提高渗透压来实现保藏的方法是盐腌,即选项B。这种方法通过增加食品中的盐分浓度,形成高渗透压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因此,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