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20%、60%、20%~30%
B、 20%~25%、30%~35%、30%~35%
C、 20%~30%、40%~50%、20%~30%
D、 30%、30%~40%、30%~40%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一日三餐能量分配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营养学的原则来判断哪个选项最符合一日三餐的合理能量分配。
分析选项:
A选项(10%20%、60%、20%30%):早餐能量分配过低,午餐过高,不符合均衡饮食的原则。
B选项(20%~25%、30%~35%、30%~35%):虽然三餐分配相对均衡,但午餐的能量比例仍然偏低,不符合通常建议的午餐应作为一天中主要能量来源的常规。
C选项(20%~30%、40%~50%、20%~30%):午餐的能量比例过高,而早餐和晚餐相对较低,同样不符合均衡分配的原则。
D选项(30%、30%40%、30%40%):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能量分配相对均衡,且符合营养学中关于一日三餐应均衡摄入能量的建议。
选择理由:
营养学通常建议,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应相对均衡,避免某一餐摄入过多或过少。早餐应摄入足够的能量以支持上午的活动,午餐作为一天中的主要餐次应提供较多的能量,晚餐则应适量,避免过多摄入导致夜间消化不良或肥胖。
D选项中的能量分配比例既符合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30%左右的建议,也保证了午餐和晚餐的能量摄入相对均衡,且没有哪一餐的能量摄入过高或过低。
因此,答案是D(30%、30%40%、30%40%),这个选项最符合一日三餐餐次能量的合理分配原则。
A、 10%~20%、60%、20%~30%
B、 20%~25%、30%~35%、30%~35%
C、 20%~30%、40%~50%、20%~30%
D、 30%、30%~40%、30%~40%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一日三餐能量分配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营养学的原则来判断哪个选项最符合一日三餐的合理能量分配。
分析选项:
A选项(10%20%、60%、20%30%):早餐能量分配过低,午餐过高,不符合均衡饮食的原则。
B选项(20%~25%、30%~35%、30%~35%):虽然三餐分配相对均衡,但午餐的能量比例仍然偏低,不符合通常建议的午餐应作为一天中主要能量来源的常规。
C选项(20%~30%、40%~50%、20%~30%):午餐的能量比例过高,而早餐和晚餐相对较低,同样不符合均衡分配的原则。
D选项(30%、30%40%、30%40%):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能量分配相对均衡,且符合营养学中关于一日三餐应均衡摄入能量的建议。
选择理由:
营养学通常建议,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应相对均衡,避免某一餐摄入过多或过少。早餐应摄入足够的能量以支持上午的活动,午餐作为一天中的主要餐次应提供较多的能量,晚餐则应适量,避免过多摄入导致夜间消化不良或肥胖。
D选项中的能量分配比例既符合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30%左右的建议,也保证了午餐和晚餐的能量摄入相对均衡,且没有哪一餐的能量摄入过高或过低。
因此,答案是D(30%、30%40%、30%40%),这个选项最符合一日三餐餐次能量的合理分配原则。
A. 3667
B. 4210
C. 5120
D. 6550
解析:解析:27.4X500除以3
A. 大豆中有抗胰蛋白因子可影响蛋白质消化
B. 豆类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
C. 多食豆类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
D. 大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α-亚麻酸含量最多
解析:解析:D选项不正确。大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含量最多,而不是α-亚麻酸。亚麻酸主要存在于亚麻籽油中。
生动例子:可以想象大豆是一个小工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员工”——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而这些员工的“工作”就是帮助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转。但是,如果工厂里的某个员工数量不足或者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到工厂的正常运转。所以,我们要确保大豆中的各种“员工”都齐全,才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A. 膳食镁
B. 脂类
C. 钠
D. 酒精
解析:选项解析:
A. 膳食镁:镁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调节肌肉和神经功能。研究表明,足够的镁摄入与较低的血压水平有关,即膳食镁与血压呈负相关。
B. 脂类:脂类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但是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可能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从而可能间接导致血压升高。
C. 钠: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过多的钠摄入与血压升高有直接关系。因此,钠与血压呈正相关。
D. 酒精:酒精摄入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适量饮酒可能对血压影响不大,但是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血压升高。
为什么选择A: 选择A是因为多项研究显示,膳食中镁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即镁摄入量越高,血压往往越低。因此,在提供的选项中,只有膳食镁(选项A)与血压呈负相关。其他选项如脂类、钠和酒精,要么与血压正相关,要么关系复杂,不是简单的负相关。所以正确答案是A. 膳食镁。
A. 致病菌
B. 细菌
C. 微生物
D. 生物
解析:巴氏杀菌是一种用于食品加工中的低温杀菌方法,旨在消灭足以引起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同时尽量保持食品的品质。
选项解析: A. 致病菌:巴氏杀菌主要目标是减少食品中的致病菌数量,使其达到对人体相对安全的水平,但不一定能够杀死所有类型的微生物。 B. 细菌:虽然巴氏杀菌能杀死许多细菌,但它不是对所有细菌都有效,特别是那些形成芽孢的细菌可能在巴氏杀菌过程中存活。 C. 微生物:巴氏杀菌不能杀死所有微生物,例如一些耐热的芽孢和病毒可能在处理后仍然存活。 D. 生物:这个选项过于广泛,包括了微生物、植物、动物等,巴氏杀菌显然不是用来杀死所有生物的。
选择A的原因是,巴氏杀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中的致病菌数量被减少到安全的水平,以防止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它不是用来杀死所有细菌或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因此A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巴氏杀菌的作用。
A. 维生素、矿物质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糖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理解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营养补充剂的主要成分应为何物,以达到提供能量的目的(尽管这一表述在营养学的常规理解上有所偏差,因为营养补充剂通常不直接以提供能量为主要目的,而是补充日常饮食中可能缺乏的营养素)。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维生素、矿物质):维生素、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它们本身不提供能量。然而,题目可能存在误导性,因为营养补充剂的主要成分通常是这些非能量营养素,用于补充日常饮食的不足。在常规理解中,营养补充剂不是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
B选项(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来源之一。但在营养补充剂中,蛋白质通常不是主要成分,除非是针对特定需求(如健身、增肌)的补充剂。此外,题目问的是“主要成分”,而蛋白质补充剂并非普遍意义上的营养补充剂主要成分。
C选项(脂肪):脂肪同样是能量的重要来源。但在营养补充剂中,脂肪通常不是主要成分,因为它不是普遍缺乏的营养素,且过量摄入有害健康。
D选项(糖):糖是快速能量的来源。然而,在营养补充剂中,糖通常不是主要成分,因为过量摄入糖分对健康有害,且营养补充剂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而非提供能量。
现在,我们需要澄清一个可能的误解:营养补充剂的主要目的并非直接提供能量,而是补充人体可能缺乏的营养素。在这些营养素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最常见且普遍需要的。尽管它们不提供能量,但它们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综上所述,虽然题目中的“提供能量为目的”可能产生误导,但根据营养补充剂的定义和常规用途,我们可以推断其主要成分应当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维生素、矿物质)。这是因为营养补充剂主要用于补充这些在日常饮食中可能摄入不足的营养素。
A. 11.4%,36.0%,52.6%
B. 11.4%,35.0%,53.6%
C. 11.0%,36.0%,53.0%
D. 11.0%,37.0%,53.0%
E. 11.0%,35.0%,54.0%
解析:解析:总供能量为1750kcal。蛋白质供能比=200÷1750×100%=11.4%;脂肪质供能比=630÷1750×100%=36%;碳水化合物供能比=920÷1750×100%=52.6%。
A. RNI=EAR+2SD
B. RNI=EAR-2SD
C. RNI=EAR
D. RNI=1.5×EAR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营养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即推荐摄入量(RNI)和平均需要量(EAR)之间的关系。
A. RNI=EAR+2SD 这个选项错误。这里的SD指的是标准差,但RNI并不是通过EAR加上2个标准差来计算的。RNI是为了满足大多数(97-98%)人群的摄入需求而设定的,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加减标准差来得出。
B. RNI=EAR-2SD 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同样的理由,RNI并不是通过从EAR减去2个标准差来得出的。
C. RNI=EAR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RNI(推荐摄入量)实际上是基于EAR(平均需要量)设定的,它考虑了人群中的平均需要量,并且通常设定为满足特定人群几乎所有个体(97-98%)的需要。在一些情况下,RNI可以直接采用EAR的数值,尤其是当数据的变异性较小时。
D. RNI=1.5×EAR 这个选项错误。虽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RNI的计算会涉及到乘以一个系数,但这个系数通常是根据特定人群的摄入量分布情况来决定的,而不是固定的1.5倍。而且,这个方法并不是常规的计算RNI的方法。
因此,正确答案是C。RNI是基于EAR来设定的,反映的是满足大多数人群需要的推荐摄入水平。在实际操作中,RNI通常通过EAR加上或减去一定的量(通常是根据特定人群摄入量的分布情况来决定)来调整得出,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采用EAR的数值。
A. 干型、湿型、混合型
B. 细胞型、毒素型、混合型
C. 毒素型、感染型、混合型
D. 致病型、非致病型、混合型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先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发病机制,然后分析每个选项,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理解背景信息:细菌性食物中毒通常是由于摄入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其发病机制可以基于细菌的作用方式和影响进行分类。
分析选项:
A选项(干型、湿型、混合型):这个选项的分类方式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中并不常见,且“干型”和“湿型”并不直观反映细菌的作用方式,因此可以排除。
B选项(细胞型、毒素型、混合型):虽然提到了毒素型,但“细胞型”并不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中的常用分类,且不够准确描述细菌的作用方式,因此也可以排除。
C选项(毒素型、感染型、混合型):这个选项准确地描述了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三种主要发病机制。毒素型是指细菌在食物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人们摄入这些毒素后导致中毒;感染型是指细菌直接侵入肠道并在其中繁殖,引起肠道感染;混合型则是前两者的结合,既有毒素的作用,又有细菌的直接感染。
D选项(致病型、非致病型、混合型):这个选项的分类方式不够准确,因为所有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都是致病的,只是作用机制不同,因此“非致病型”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
综上所述,C选项(毒素型、感染型、混合型)最准确地描述了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因此是正确答案。
A. 降血糖
B. 降血脂
C. 防便秘
D. 降血压
解析: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以下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降血糖:膳食纤维可以通过减缓食物在消化道中的移动速度,从而减缓葡萄糖的吸收,有助于平稳血糖水平。因此,膳食纤维对降血糖有一定的作用。
B. 降血脂:膳食纤维能够降低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的排泄,从而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因此,膳食纤维对降血脂有显著效果。
C. 防便秘:膳食纤维可以增加大便的体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因此,膳食纤维在防止便秘方面作用明显。
D. 降血压:膳食纤维虽然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但其直接降血压的作用相对较小。降血压更多是通过减少钠摄入、保持健康体重、增加钾摄入等方式来实现。因此,膳食纤维对降血压的作用相对最不明显。
所以,正确答案是D。膳食纤维对降血压的作用相对其他选项来说最不明显,虽然它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但并不是直接通过降低血压来实现的。
A. 淡水鱼
B. 海产品
C. 奶类
D. 豆类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儿童营养与健康的问题,特别是关于碘缺乏的预防措施。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淡水鱼):淡水鱼通常不含有足够的碘来预防碘缺乏。碘主要存在于海水环境中,因此淡水生物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
B选项(海产品):海产品是碘的良好来源。海洋环境中富含碘,因此海洋生物(如海带、紫菜、海鱼、海虾等)通常含有较高的碘含量。对于碘缺乏敏感人群,如儿童,增加海产品的摄入是一个有效的预防策略。
C选项(奶类):虽然奶类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来源,但它们通常不是碘的主要来源。因此,在预防碘缺乏方面,奶类的贡献有限。
D选项(豆类):豆类是植物性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但它们同样不是碘的主要来源。因此,豆类在预防碘缺乏方面的作用也不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碘缺乏敏感人群的儿童来说,除了必须使用碘盐外,增加海产品的摄入是一个有效的补充碘的策略。因此,正确答案是B(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