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公共营养师、营养指导员题库综合
搜索
公共营养师、营养指导员题库综合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8.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最严重的食品是( )

A、 粮谷类食品

B、 奶类

C、 蔬菜、水果

D、 酒类

E、 腌制肉制品

答案:E

解析:亚硝基类化合物是一类化学物质,通常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尤其是当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用作食品添加剂时,这些化合物可能与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以下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粮谷类食品:粮谷类食品一般不使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添加剂,因此不太可能是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B. 奶类:虽然奶制品可能含有微量的亚硝酸盐,但通常不是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的主要食品类别。

C. 蔬菜、水果:某些蔬菜和水果可能含有天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但通常在正常消费水平下,这些食品不会导致严重的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

D. 酒类:酒类通常不涉及使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添加剂,因此也不是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E. 腌制肉制品:腌制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使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和防腐剂,这些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如高温烹饪)可以与肉中的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因此,腌制肉制品是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最严重的食品类别。

答案是E,因为腌制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形成亚硝基类化合物,使得这类食品成为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的高风险来源。

Scan me!
公共营养师、营养指导员题库综合
19.我国成人低体重的BMI判断标准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5e0b-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某学校食堂供餐,菜品有西红柿炒鸡蛋、肉炒扁豆、蚝油生菜、卤鸡腿,主有米饭、馒头,饮品有牛奶、水。餐后1.5小时左右,多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少数伴有头晕、头痛、出冷汗、全身无力等症状。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可能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02e-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整粒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只有60%,加工成豆腐后可提高至90%以上,其原因主要是加工过程降低了大豆中的(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1d0-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关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过程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3f7-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健康教育活动的核心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5fe-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4.下列与锌缺乏有关的临床表现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81b-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5.1g脂肪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9e4-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6.关于小组讨论的步骤,叙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bc8-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7.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发病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d7b-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8.《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19)》中指出,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两次血尿酸水平超过(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f4b-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公共营养师、营养指导员题库综合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公共营养师、营养指导员题库综合

18.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最严重的食品是( )

A、 粮谷类食品

B、 奶类

C、 蔬菜、水果

D、 酒类

E、 腌制肉制品

答案:E

解析:亚硝基类化合物是一类化学物质,通常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尤其是当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用作食品添加剂时,这些化合物可能与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以下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粮谷类食品:粮谷类食品一般不使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添加剂,因此不太可能是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B. 奶类:虽然奶制品可能含有微量的亚硝酸盐,但通常不是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的主要食品类别。

C. 蔬菜、水果:某些蔬菜和水果可能含有天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但通常在正常消费水平下,这些食品不会导致严重的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

D. 酒类:酒类通常不涉及使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添加剂,因此也不是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E. 腌制肉制品:腌制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使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和防腐剂,这些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如高温烹饪)可以与肉中的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因此,腌制肉制品是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最严重的食品类别。

答案是E,因为腌制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形成亚硝基类化合物,使得这类食品成为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的高风险来源。

Scan me!
公共营养师、营养指导员题库综合
相关题目
19.我国成人低体重的BMI判断标准为( )

A. BMI<18.5kg/m2

B. BMI<17.0kg/m2

C. BMI<24.0kg/m2

D. BMI<17.5kg/m2

E. BMI<18.0kg/m2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理解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于评估个体体重与身高比例的一个常用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个体的体重是否处于健康范围。

理解关键信息:BMI的计算公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成人低体重的判断标准是基于BMI的特定阈值。

分析选项:

A选项(BMI<18.5kg/m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低于18.5kg/m²被视为低体重,这是一个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标准。
B选项(BMI<17.0kg/m²)和D选项(BMI<17.5kg/m²):这两个选项的BMI阈值都低于标准的低体重阈值,不符合国际通用的BMI分类标准。
C选项(BMI<24.0kg/m²):这个选项的BMI阈值高于低体重的标准,实际上更接近正常体重或超重的范围。
E选项(BMI<18.0kg/m²):虽然接近,但此选项的BMI阈值仍然高于标准的低体重阈值。

综上所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低于18.5kg/m²被界定为低体重。因此,答案是A(BMI<18.5kg/m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5e0b-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某学校食堂供餐,菜品有西红柿炒鸡蛋、肉炒扁豆、蚝油生菜、卤鸡腿,主有米饭、馒头,饮品有牛奶、水。餐后1.5小时左右,多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少数伴有头晕、头痛、出冷汗、全身无力等症状。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可能是( )

A. 腐败的肉

B. 亚硝酸盐

C. 过期的牛奶

D. 未熟的米饭

E. 未炒熟的扁豆

解析:这道题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对食物中毒原因的识别能力。

A. 腐败的肉:腐败的肉确实可以导致食物中毒,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但题目中提到的菜品中卤鸡腿是熟的,且未明确指出肉已经腐败,因此这个选项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B.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中毒通常是由于腌制食品不当或误食工业用盐导致,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题目中没有提到腌制食品,因此这个选项也不太符合题意。

C. 过期的牛奶:过期的牛奶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但题目中提到的症状更多是消化系统的症状,而过期牛奶可能导致的是轻微的肠胃不适,严重时可能会有发热等症状,所以这个选项也不太符合。

D. 未熟的米饭:未熟的米饭通常不会导致食物中毒,它可能只是不易消化,但不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E. 未炒熟的扁豆:未炒熟的扁豆含有一种名为“扁豆苷”的天然毒素,这种毒素在未煮熟的情况下会引起食物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出冷汗、全身无力等。因此,这个选项最符合题目中描述的症状。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E. 未炒熟的扁豆,因为它的特性与题目中描述的症状最为吻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02e-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整粒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只有60%,加工成豆腐后可提高至90%以上,其原因主要是加工过程降低了大豆中的( )

A. 皂甙

B. 胰蛋白酶抑制剂

C. 寡糖

D. 低聚糖

E. 钙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大豆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及其对蛋白质消化率影响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大豆加工成豆腐后蛋白质消化率提高的原因,并从给定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

理解背景信息:大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但其原始形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消化率。整粒大豆的蛋白质消化率较低,但加工成豆腐等制品后,消化率显著提高。

分析选项:

A选项(皂甙):虽然皂甙是大豆中的一种成分,但它主要影响的是口感和风味,而非直接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
B选项(胰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蛋白质的分解和消化。在大豆加工过程中,如制成豆腐,胰蛋白酶抑制剂通常会被破坏或降低活性,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
C选项(寡糖):寡糖主要影响的是肠道健康和微生物平衡,而非直接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
D选项(低聚糖):低聚糖与寡糖类似,主要影响肠道健康,而非蛋白质的消化率。
E选项(钙):钙是大豆中的矿物质成分,与蛋白质的消化率无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大豆加工成豆腐后蛋白质消化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加工过程中降低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因此,正确答案是B(胰蛋白酶抑制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1d0-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关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过程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传者→信息→媒介→传播者→效果

B. 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媒介→效果

C. 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

D. 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媒介→反馈

E. 传播者→媒介→信息→受传者→效果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阶段。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是线性传播模式之一,由五个基本元素构成,分别是传播者(Sender)、信息(Message)、媒介(Medium)、受传者(Receiver)和效果(Effect)。

选项解析如下:

A. 受传者→信息→媒介→传播者→效果:这个选项的顺序是错误的,不符合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阶段顺序。

B. 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媒介→效果:这个选项中介媒和受传者的顺序颠倒了,媒介应该在信息之后,受传者之前。

C. 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这个选项的顺序是正确的,符合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阶段顺序。

D. 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媒介→反馈:这个选项虽然包含了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基本元素,但是“反馈”并不是拉斯韦尔原始模式中的一个独立阶段,而是效果阶段的一部分。

E. 传播者→媒介→信息→受传者→效果:这个选项中信息和媒介的顺序颠倒了,信息应该在媒介之前。

因此,正确答案是C,因为它准确地反映了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阶段:传播者(谁)→信息(说了什么)→媒介(通过什么渠道)→受传者(对谁说)→效果(取得了什么效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3f7-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健康教育活动的核心目的是( )

A. 促进不健康行为的改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B. 提高卫生保健知识

C. 掌握健康技能

D.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E. 进行卫生宣传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健康教育活动核心目的的选择题。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并确定最合适的答案。

A. 促进不健康行为的改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这个选项直接指向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健康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或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和引导,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模式。

B. 提高卫生保健知识:

虽然提高卫生保健知识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多是作为手段而非目的。知识的提升最终应转化为行为的改变。

C. 掌握健康技能:

掌握健康技能同样重要,但同样,它只是实现健康教育目的的一个途径,而不是目的本身。

D.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是健康教育的基础,但它同样是为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而服务的。

E. 进行卫生宣传:

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用于传播健康信息和知识,但其核心目的仍然是促进人们行为的改变。

综上所述,虽然各个选项都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核心目的是通过这些手段实现不健康行为的改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因此,正确答案是A:“促进不健康行为的改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5fe-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4.下列与锌缺乏有关的临床表现是( )

A. 脂溢性皮炎

B. 口角炎

C. 胃肠道感染

D. 异食癖

E. 多发性神经炎

解析:选项A:脂溢性皮炎,通常与皮脂分泌增多及真菌感染有关,并不是锌缺乏的典型临床表现。

选项B:口角炎,虽然可能与多种营养素缺乏有关,如维生素B群,但并不是锌缺乏的特异性临床表现。

选项C:胃肠道感染,这种情况更多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与锌缺乏无直接关联。

选项D:异食癖,这是一种与锌缺乏有关的临床表现。锌是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对身体的许多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包括味觉和食欲。锌缺乏可能导致食欲不振、味觉障碍,甚至出现异食癖,即对非食物物质(如土、纸等)的异常摄取。

选项E:多发性神经炎,通常与维生素B群缺乏有关,尤其是维生素B1(硫胺素)和B12,而不是锌缺乏。

因此,正确答案是D,异食癖与锌缺乏有关。锌对于维持正常的味觉和食欲至关重要,其缺乏可能导致食欲不振和味觉障碍,从而引发异食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81b-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5.1g脂肪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为( )

A. 2kcal;

B. 4kcal;

C. 7kcal;

D. 6kcal;

E. 9kcal;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脂肪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它在体内氧化可以产生能量。而脂肪每克氧化所产生的能量是9千卡(kcal)。

接着,我们来计算一下25.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
25.1克 * 9kcal/克 = 225.9kcal

所以,25.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为225.9kcal,换算成千卡为225.9kcal/1000 = 2.259kcal,所以答案是E: 9kcal。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9e4-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6.关于小组讨论的步骤,叙述正确的是( )

A. 开场白→深入讨论→初步讨论→结束语

B. 初步讨论→深入讨论→开场白→结束语

C. 初步讨论→开场白→深入讨论→结束语

D. 开场白→初步讨论→深入讨论→结束语

E. 深入讨论→开场白→初步讨论→结束语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小组讨论步骤排序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小组讨论的常规流程,分析并确定正确的步骤顺序。

理解小组讨论的基本步骤:
开场白:小组讨论开始时,主持人会进行简短的介绍和说明,以引导讨论的方向和目的。
初步讨论:在开场白后,参与者会开始针对讨论主题进行初步的交流和意见分享。
深入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参与者会进一步探讨细节,提出更深入的观点和问题。
结束语:讨论结束时,主持人会进行总结,并宣布讨论的结束。
分析选项:
A选项(开场白→深入讨论→初步讨论→结束语):初步讨论和深入讨论的顺序错误。
B选项(初步讨论→深入讨论→开场白→结束语):开场白的顺序错误,应在初步讨论之前。
C选项(初步讨论→开场白→深入讨论→结束语):开场白的顺序错误,应在初步讨论之前。
D选项(开场白→初步讨论→深入讨论→结束语):符合小组讨论的常规流程。
E选项(深入讨论→开场白→初步讨论→结束语):开场白、初步讨论和深入讨论的顺序均错误。
确定答案:
根据小组讨论的基本步骤和选项分析,D选项(开场白→初步讨论→深入讨论→结束语)是正确的顺序。

因此,答案是D。这个选项准确地反映了小组讨论从开场白开始,经过初步讨论,再到深入讨论,最后以结束语结束的完整流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bc8-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7.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发病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

A. 亚硝酸盐

B. 黄曲霉毒素

C. 四季豆

D. 毒蕈(蘑菇)

E. 河豚

解析:选项解析:

A.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过量摄入会导致中毒,但在我国食源性疾病中并非发病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

B.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毒素,主要污染粮油食品,长期摄入可致癌,但在我国食源性疾病中也不是发病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

C. 四季豆:四季豆如果未煮熟,含有的一种天然毒素——红细胞凝集素,可引起食物中毒。但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和死亡人数相对较少。

D. 毒蕈(蘑菇):毒蕈中毒在我国食源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由于某些野生蘑菇含有剧毒,误食后可导致严重的中毒事件,甚至死亡。因此,在我国的食源性疾病中,毒蕈导致的发病事件数和死亡人数较多。

E. 河豚:河豚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食用不当可致命。虽然河豚中毒事件死亡率高,但由于其并非广泛食用的食品,因此总的发病事件数和死亡人数相对较少。

答案分析:

选D(毒蕈)的原因是,毒蕈中毒在我国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而导致的中毒事件频发,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在所给的选项中,毒蕈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发病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d7b-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8.《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19)》中指出,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两次血尿酸水平超过( )

A. 420μmol/L;

B. 360μmol/L;

C. 260μmol/L;

D. 480μmol/L;

E. 540μmol/L;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的题目,我们需要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19)》来确定正确的血尿酸水平阈值。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19)》是判断标准的主要依据。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是基于非同日两次血尿酸水平的测量结果。

接下来,我们逐个分析选项:
A. 420μmol/L: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19)》,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时,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由于题目未特别指明性别,且通常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以男性为基准(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故选择420μmol/L作为诊断标准是合理的。

B. 360μmol/L:这是女性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不是题目中要求的统一标准,因此不选。

C. 260μmol/L:这个值远低于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不符合题意。

D. 480μmol/L:这个值高于常规的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不是正确答案。

E. 540μmol/L:同样,这个值也远高于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不是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19)》的规定,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两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男性),因此正确答案是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2540-d1d6-6f4b-c079-0748dfede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