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豆中有抗胰蛋白因子可影响蛋白质消化
B、 豆类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
C、 多食豆类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
D、 大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α-亚麻酸含量最多
答案:D
解析:解析:D选项不正确。大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含量最多,而不是α-亚麻酸。亚麻酸主要存在于亚麻籽油中。
生动例子:可以想象大豆是一个小工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员工”——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而这些员工的“工作”就是帮助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转。但是,如果工厂里的某个员工数量不足或者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到工厂的正常运转。所以,我们要确保大豆中的各种“员工”都齐全,才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A、 大豆中有抗胰蛋白因子可影响蛋白质消化
B、 豆类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
C、 多食豆类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
D、 大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α-亚麻酸含量最多
答案:D
解析:解析:D选项不正确。大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含量最多,而不是α-亚麻酸。亚麻酸主要存在于亚麻籽油中。
生动例子:可以想象大豆是一个小工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员工”——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而这些员工的“工作”就是帮助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转。但是,如果工厂里的某个员工数量不足或者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到工厂的正常运转。所以,我们要确保大豆中的各种“员工”都齐全,才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A. 传统的24h回顾法调查不统计调味品的摄入量
B. 膳食史法被广泛用于营养与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C. 顾名思义,24h回顾法只需要调查被调查者1天的膳食摄入就可以了
D. 记账法适用于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的膳食调查,不适用于家庭
解析:答案解析:B
膳食史法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营养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通过膳食史法,调查者可以了解被调查者在一段时间内的膳食摄入情况,包括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频率等信息,从而分析其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传统的24h回顾法调查通常只记录被调查者一天的膳食摄入情况,无法全面了解其长期膳食习惯。记账法则适用于集体单位的膳食调查,通过记录单位内每个人的膳食情况,可以了解整个单位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A. 24h回顾调查法可用于小型的课题研究,但不适用于大型的全国膳食调查
B.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用3天连续调查方法
C. 具体询问获得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典型的方法是使用开放式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
D. 24h一般是指被调查者从最后一餐吃东西开始向前推24h
解析:解析:选项A描述不正确。事实上,24h回顾法可以用于小型的课题研究,也可以用于大型的全国膳食调查。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被调查者在过去24小时内的饮食情况,对于研究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非常有帮助。
联想例子: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研究者,你想要了解人们在过去24小时内都吃了什么,你可能会使用24h回顾法来进行调查。无论是小范围的研究还是大规模的全国膳食调查,这种方法都可以帮助你获取准确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所以,选项A描述不正确。
A. 20%、50%、30%
B. 30%、40%、30%
C. 30%、50%、20%
D. 20%、60%、2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一天三餐的适宜餐次比例。根据营养学的建议,早餐应占一天总热量的30%,中餐应占40%,晚餐应占30%。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30%、40%、30%。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辆汽车,而食物就是汽车的燃料。早餐就好比是早上给汽车加满油,让汽车有足够的能量开始一天的行程;中餐就好比是在中午给汽车加油,让汽车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晚餐就好比是在晚上给汽车加油,让汽车在夜间也能够正常运行。如果每顿饭的比例都合适,就能够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保持健康的状态。
A. 40
B. 41
C. 43
D. 45
解析:解析:40×30%+50×40%+30×30%=41
A. 0.4
B. 0.6
C. 0.8
D. 1
解析:解析:20%+40%=0.6
A. 所用时间短,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
B. 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便于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C. 调查员不需要严格培训
D. 其结果对于人群营养状况分析非常有价值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24小时回顾法这一膳食调查方法的优缺点理解。
A选项:24小时回顾法通常只需要较短的时间来完成调查,而且相对于其他复杂的调查方法,它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这是正确的。
B选项:通过24小时回顾法,可以获取个体在调查前24小时内的具体食物摄入情况,进而估算营养素摄入量,这有助于与其他健康相关因素进行关联分析,因此这个描述也是正确的。
C选项:这个选项说调查员不需要严格培训,这是错误的。实际上,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调查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能够正确指导被调查者回忆食物摄入量,并准确记录信息。
D选项:24小时回顾法的结果可以反映人群的膳食摄入状况,对分析人群营养状况具有价值,这个描述是正确的。
因此,选项C是描述错误的,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A. 1959
B. 1982
C. 1992
D. 2002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我国全国营养调查中对24h回顾法的改进。正确答案是C:1992。
在1992年进行的全国营养调查中,我国开始对24h回顾法进行改进,其中调味品的数据采用了称重法获得,即采用称重法修正的24h回顾法。这个改进的意义在于更准确地记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摄入量,有助于科学评估人们的营养状况和制定更合理的营养政策。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你在做一道菜的时候,如果只是凭记忆来估计放了多少盐或者酱油,可能会有误差。但是如果你使用称重器具来精确称量,就能够确保菜品的味道更加均衡和美味。同样道理,通过称重法修正的24h回顾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人们的饮食结构,为改善人们的营养状况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
A. 居民食物摄入状况
B. 居民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状况
C. 居民的体格状况
D. 居民膳食结构的评价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解析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要求识别膳食调查报告主体内容中不包括哪一项。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内容及其与膳食调查报告的关联性。
选项A:居民食物摄入状况
居民食物摄入状况是膳食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物偏好,是评估膳食质量和营养摄入的基础。因此,这个选项是膳食调查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项B:居民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状况
膳食调查报告通常会分析居民通过食物摄入的能量和各种主要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量,以评估是否满足人体需求。这个选项也是报告的关键内容。
选项C:居民的体格状况
居民的体格状况虽然与健康和营养有关,但它更多地与体质、遗传、运动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并不直接反映膳食摄入的情况。在膳食调查报告中,体格状况通常不是主要分析内容,而是可能作为背景信息或参考因素提及。因此,这个选项不是膳食调查报告的主体内容。
选项D:居民膳食结构的评价
膳食结构评价是膳食调查报告的重要部分,它通过分析不同食物类别的摄入量、比例和模式,来评估居民的膳食是否均衡、合理,是否符合营养学原则。这个选项显然属于膳食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
综上所述,膳食调查报告的主体内容不包括“居民的体格状况”(选项C),因为它不直接反映膳食摄入的情况,而是更多关联于其他健康和生活方式因素。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体重65kg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年男子
B. 体重60kg从事中体力劳动的成年男子
C. 体重60kg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年女子
D. 体重60kg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年男子
解析:解析:答案为D。在计算标准人折合系数时,标准人是指体重60kg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年男子。标准人折合系数是用来根据不同人群的体重、性别、劳动强度等因素,将不同人群的劳动强度进行比较和转换的一个系数。选择60kg体重的成年男子是因为男性和女性的体力劳动强度存在差异,而选择轻体力劳动是因为这是一种相对较为普遍的劳动强度水平。
生动例子:想象一下,有两个人,一个是体重60kg的成年男子,一个是体重60kg的成年女子,他们都在进行轻体力劳动,比如搬运轻物品。由于男性的生理结构和肌肉量等因素,男性在进行轻体力劳动时可能会比女性更加轻松和高效。因此,在计算标准人折合系数时,选择体重60kg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年男子作为标准人,以便更准确地比较不同人群的劳动强度。
A. 24h回顾法
B. 膳食史法
C. 称重法
D. 称重记账法
解析:选项解析:
A. 24h回顾法:这种方法要求调查对象回顾过去24小时内摄入的所有食物,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食物的量和类型。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受回忆偏差的影响较大。
B. 膳食史法:这种方法通过问卷或面谈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过去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摄入量。它的优点是可以了解长期的膳食模式,但缺点是信息量大,分析复杂。
C. 称重法:这种方法涉及对调查对象一定时间内摄入的所有食物进行实际称重,以准确计算摄入量。此方法准确度高,但操作复杂,成本高,不适用于大规模调查。
D. 称重记账法:这种方法要求调查对象在一段时间内对其摄入的所有食物进行称重并记录。这种方法结合了称重法的准确性和记账法的持续性,既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又便于操作,适合大规模的营养调查。
为什么选择D: 在四次全国营养调查中,为了获得全国范围内较为准确和全面的膳食摄入数据,选择了称重记账法。这种方法能够较为系统地收集数据,便于分析全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情况,从而为制定营养政策和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与其他方法相比,称重记账法在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适合进行全国性的营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