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注意分配
B、 注意转移
C、 注意分散
D、 注意动摇
答案:B
解析:解析: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作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分心。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
A、 注意分配
B、 注意转移
C、 注意分散
D、 注意动摇
答案:B
解析:解析: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作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分心。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
A. 成就需要
B. 交往需要
C. 饮食需要
D. 求知需要
解析:解析: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成就、交往等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饮食需要属于自然需要。
A. 不协调性
B. 认知的不确定性
C. 不系統性
D. 不连续性
解析:解析:梦境的特点包括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
A. 马斯洛
B. 班杜拉
C. 罗杰斯
D. 沃尔普
解析:解析: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A. 静觉和动觉
B. 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C. 运动觉和平衡觉
D. 视觉和听觉
解析:解析: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A. 降低
B. 发生变化
C. 升高
D. 保持稳定
解析:解析: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A. 心理变化
B. 情绪变化
C. 温度变化
D. 生理变化
解析:解析:机体生理变化是有节律的,这种节律往往会引起人的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律,这种节律称为生物节律。这种节律像一座钟,它给人提供着判断时间的信息,称之为生物钟。
A. 200~20000
B. 16~20000
C. 1000~4000
D. 1000~5000
解析:解析: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比16赫兹低的次声,以及比20000赫兹高的超声人们都听不到。
A. 有意义音节
B. 无意义音节
C. 配对名词
D. 双极动词
解析:解析: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用的记忆材料叫无意义音节。
A. 视觉
B. 形象
C. 听觉
D. 抽象
解析:解析:瞬时记忆记的是事物的形象,短时记忆中,对语言文字记的是它们的声音,即听觉的记忆;对非语言文字记的是它们的形象。长时记忆是以语义或形象的方式储存识记材料的。
A. 两头好,中间差
B. 中间好,前头差
C. 前头好,后头差
D. 中间好,两头差
解析:解析: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称之为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称之为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这是系列位置效应的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