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兴趣
B、 情绪
C、 内驱力
D、 诱因
答案:C
A、 兴趣
B、 情绪
C、 内驱力
D、 诱因
答案:C
A. 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1890)
B. 为防止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行为指导(1907)
C.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1896)
D. 建立自由联想的方法(1882)
解析:解析:韦特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1896)。其它选项:高尔顿(GAlton,F.)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的研究和“自由联想”方法的建立(1882)。卡特尔(CAttell,J.M.)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1890)。大卫(DAvis)为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进行行为指导(1907)。
A. 咨询师
B. 上级咨询师
C. 求助者家属
D. 求助者
A. 本能动力
B. 防御机制
C. 快乐原则
D. 心理异常
解析:解析: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A. 能够提高人们的应对水平
B. 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
C. 可以反映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D. 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
解析:解析:CSQ问卷可解释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点,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并且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还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
A. 知情同意有助于建立合作模式
B. 知情同意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自愿同意
C. 获得知情同意有两种常用方法:口头讨论和书面材料
D. 知情同意的目的是促进犹豫不决的求助者尽快开始咨询
A. 适应
B. 平衡
C. 顺应
D. 动作
A. 两极对立
B. 不可调和
C. 相互关联
D. 物极必反
A. 不能解决哪些问题
B. 能迅速解决问题
C. 跟着咨询师做即可
D. 一定会越做越好
A. 方向
B. 外显度
C. 强度
D. 深度
解析:解析:态度的维度包括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一)万向方向指态度的指向,即个体对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或否定指向。(二)强度强度指态度倾向于某一特定方向的程度。多数人格量表涉及的是态度强度的测量。(三)深度深度指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态度对象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的卷入程度越深。(四)向中度向中度指某种态度在个体态度体系及相关价值体系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五)外显度外显度指个体态度在其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上的外露程度。
A. 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B. 本身性质随着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C. 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
D.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形式
解析:解析:引发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