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12
B、 1,24
C、 2, 12
D、 2,24
答案:D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 版) 》 1.2.6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 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 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病人或疑似病人时, 或发现其他传 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 应于 2 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 交换。对其他乙 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 应于 24 小时 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交换。
A、 1,12
B、 1,24
C、 2, 12
D、 2,24
答案:D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 版) 》 1.2.6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 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 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病人或疑似病人时, 或发现其他传 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 应于 2 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 交换。对其他乙 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 应于 24 小时 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交换。
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解析:解析: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4.手卫生管理与基本要 求 4.5 手卫生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要求: a) 卫生手消毒,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10CFU/cm2 。b)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5CFU/cm2。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口罩
C. 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解析:解析: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WS/T311-2023 ,2023 年 8 月 20 日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2024 年 2 月 1 日实施。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一次性使用 医用口罩; 手术部(室) 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有体液喷溅操作时 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传染病患者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或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A. 每日监测
B. 每周监测一次
C. 每周监测二次
D. 每月监测一次
A.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B.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
C. 用 0.5%碘伏消毒伤口,必要时包扎;
D. 被暴露的粘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E. 常规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A. 1 小时
B. 2 小时
C. 4 小时
D. 24 小时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 版) 》 1.2.6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 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 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病人或疑似病人时, 或发现其他传 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 应于 2 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 交换。对其他乙 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 24 小时 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交换。
A. 工作人员应掌握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B. 在进行任何一项诊疗、护理操作之前,工作人员应评估人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感染 性物质暴露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注意使用适合个体型号的个人防护用品
C. 摘除个人防护用品时应避免污染工作服和皮肤
D. 如需戴手套和穿隔离衣,在不同患者诊疗操作间应更换手套和隔离衣
E. 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前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91—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 年 5 月 10 日发布, 2018 年 11 月 1 日实施。 8.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8.2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 8.2.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a)工作人员应掌握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穿脱方法 参照 WS/T311 执行。 b)在进行任何一项诊疗、护理操作之前, 工作人员应评估人 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感染性物质暴露的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 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注意使用适合个体型号的个人防护用品。c)摘除个人防护用品时应避免污染工作服和皮肤。d)如需戴手套和穿隔离衣, 在不同患者诊疗操作间应更换手套和隔离衣。 e)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前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A. 选择正确的备皮时间和方法
B. 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C. 术中彻底止血、不留残腔、充分引流
D. 选择正确的各类植入物灭菌方法
E. 术后抗菌药物应持续应用7 天
解析:解析: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要求, 预防 手术部位感染应采取综 合性的防控措施, 其中包括: 选择正确的备皮时间和方法,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缩短手术 时间, 手术中应彻底止血、不留残腔、并充分引流等, 骨科内植入物手术除以上防控措施外, 选择 正确的各类植入物灭菌方法尤为重要。
A. 皮肤切开前 3 小时内
B. 皮肤切开前 30 分钟~3 小时内
C. 皮肤切开前 30 分钟~1小时内
D. 皮肤切开前 2 小时后
解析:解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围手术期抗菌药 物的预防性应用(四) 药 方案调整 1.给药方法: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 强 0.5-1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在输注完毕 后开始手术, 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 浓度。
A. 手术切口类别和手术创伤程度
B. 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
C. 手术持续时间
D. 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及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
E. 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
解析:解析: 国卫办医发„2015‟ 43 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条,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 性应用, (二)预防用药原则, 应根据手术 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 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 抗菌药物预防效果 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 综合考虑决定是否 预防用抗菌药物。
A. 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B. 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C. 寄居在皮肤表皮层,可通过手传播
D. 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E. 不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没有关系
解析:解析: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3 术语与定义 3.6 暂居 菌,寄居在皮肤表层, 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 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