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h
B、 2h
C、 4h
D、 24h
答案:D
A、 1h
B、 2h
C、 4h
D、 24h
答案:D
A. 随便清洁和消毒
B. 先消毒后清洁
C. 使用专用物品清洁和消毒
D. 只做消毒
A. 负压接头—冲洗、夹闭、断开注射器
B. 正压接头—冲洗、断开注射器、夹闭夹子
C. 平衡压和抗反流接头-无需遵循特定顺序
D. 负压接头—夹闭、冲洗、断开注射器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A. 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B. 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 动水进行冲洗。
C. 流动水冲洗后,用 75%酒精或 0.5%碘伏消毒伤口皮肤。
D. 被接触的粘膜,如眼结膜要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揉搓眼睛。
E. 检测被废弃的针具或注射器的病毒污染情况。
解析:解析: 来自《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 生标准 GBZ/T213-2008 。 7.2.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 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7.2.2 如有伤口, 应当轻 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 避免 挤压伤口局部,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 行冲洗。7.2.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 70%酒精或者 0.5%碘伏进行消毒, 并包 扎伤口; 被接触的粘膜, 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7.3.4 不应检测被废弃的针具或注射器的病 毒污染情况。
A. 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B. 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C. 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 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D. 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
E. 留臵导尿管、留臵 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解析:解析: 国卫办医发„2015‟ 43 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一条,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 防性应用,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1.用于 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 感染的高危人群。 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 医学证据。 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 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 或多 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 的感染, 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 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 预防用药价值较大;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 药物预防效果有限, 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留臵导尿管、留臵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 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A. 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B.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C. 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D.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E. 进行现场消毒
解析:解析: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8 版)》第四章 实 验室感染控制第四十六条 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接到关于实验室发 生工作人员感染事故或者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的 报告, 或者发现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造成实验室感染事故的, 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以及其他有关机构依法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一) 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三)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四)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五) 进行现场消毒; (六)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七)其他需要采取的 预防、控制措施。
A. 无菌手套
B. 清洁手套
C. 耐热手套
D. 双层乳胶手套
A. 碘伏
B. 75%酒精
C. 含氯消毒剂
D. 过氧乙酸
A. 清洁
B. 消毒
C. 终末消毒
D. 密闭
A. 物品名称
B. 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
C. 灭菌器编号及批次号
D. 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E. 灭菌者姓名和编号
解析:解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3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310.3—2016)。 6.5 灭 菌标识的要求如下:灭菌包外应有标识, 内容包括 物品名称、检查包装者姓名或代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或含有上述内容的信息标识。 E 项中灭菌者姓名和编号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