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规对拔出的导管进行细菌培养
B、 穿刺部位涂抗菌药膏
C、 全身用抗菌药物来预防管相关血流感染
D、 以上均是
答案:D
A、 常规对拔出的导管进行细菌培养
B、 穿刺部位涂抗菌药膏
C、 全身用抗菌药物来预防管相关血流感染
D、 以上均是
答案:D
A. 术后30 天内发生
B. 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及脓性分泌物
C. 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D. 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解析:解析: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医发[2001]2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二○○一年一月三日印发并实施。“手术部位-表 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 组织, 感染发生于术后30 天内, 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临床医师诊断的表 浅切口感染。
A. 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时
B. 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
C.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
D. 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前
E.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A. 腹股沟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解析:解析: 国卫办医发„2015‟ 43 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 ,其中,腹股沟疝 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 甲状腺疾病手术、 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 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根据《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WS/T 826-2023 6 患者识 别和管理 6.1 监测和报 告 6.2 主动筛查 6.2.1 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及本地的流行病学数据, 综合考量人员、技 术、费用等因素, 确定是否开展主动 筛查以及具体方案。 6.2.2 开展主动筛查时, 筛查人群宜包括 预估入住 ICU 大 于 2 天、新生儿 ICU 、进行器官和骨髓/干细胞移植等高风险患者。 6.2.3 宜采集 粪便标本或直肠/肛拭子節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6.2.4 可采集其他标本(如 痰液、气管导管抽吸物、咽拭子、腹股沟拭子、腋下拭子、伤口引流液、创面或 皮肤破溃处)以及其他可能定植或者感染部位的标本筛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6.2.5 筛查的频率根据患者风险评估结果确定, 可在患者入院时 开展一次, 随后 每周筛查一次, 直至出院。 6.2.6 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筛查方法,包 括表型检测和基因型检测等。
A. 正确
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A. 30min
B. 40min
C. 50min
D. 60min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368-2012《医院 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第 5 部 分空气净化方法中 5.7 项化学消毒法 5.7.1 超低容量喷雾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2012-4- 5 发布, 2012-8-1 实施;(2)5.7.1.3 消毒方法:作用时间:过氧乙酸为 1h。
A. 戴手套后
B. 接触患者后
C. 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后
D. 接触患者前
解析:解析: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6.1.1 下列情况医务人 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a)接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 操作前, 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 体液风险后, 包括接触患者黏膜、 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 后。 d)接触患 者后。 e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 面后。
A. 0.5m 内
B. 0.8m 内
C. lm 内
D. 1.2m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