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B、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C、 痰培养阳性
D、 双侧同时取血培养,培养出同种细菌
答案:C
解析:解析: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医发[2001]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 公厅二○○一年一月三日印发并实施。“血液系统-血 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 或有弥 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经血管介入 性操作, 发热>38℃, 局部有压痛, 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 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 5cm , 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 次, 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从穿刺部位抽血 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 ,或细菌菌数 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 4 -10 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A、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B、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C、 痰培养阳性
D、 双侧同时取血培养,培养出同种细菌
答案:C
解析:解析: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医发[2001]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 公厅二○○一年一月三日印发并实施。“血液系统-血 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 或有弥 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经血管介入 性操作, 发热>38℃, 局部有压痛, 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 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 5cm , 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 次, 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从穿刺部位抽血 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 ,或细菌菌数 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 4 -10 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A. 温度应≥80℃,时间≥3min ,或 A0 值≥1000
B. 温度应≥80℃,时间≥3min ,或 A0 值≥2000
C. 温度应≥90℃,时间≥5min ,或 A0 值≥3000
D. 温度应≥90℃,时间≥5min ,或 A0 值≥4000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2-2016 ,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5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 作流程(5.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 2016 年 12 月 27 日发布, 2017 年 6 月 1 日实施。(2)5.4.3 湿热消毒方法的温 度、时间应符 合表 1 的要求。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应≥90℃, 时间≥5min ,或 A0 值≥3000;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 其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1min ,或 A0 值≥600。
A. 灭菌
B. 消毒
C. 杀菌
D. 无菌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4 管理要求(4.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 2012 年 4 月 5 日发布, 2012 年 8 月 1 日实施;(2)4.3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 器具于物品, 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 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b)接触完整皮肤、完 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A. 空气传播
B. 飞沫传播
C. 接触传播
D. 血液传播
A. 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时
B. 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
C.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
D. 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前
E.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解析:解析: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 一 2019 ,6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6.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征6.1.2 下列情况应洗手: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 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b)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 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 的病原微生物时。6.1.4 下列情况时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 )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 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A. 载玻片
B. 输液器针头
C. 西林瓶
D. 钢针
E. 手术刀
A. 正确
B. 错误
A. 清洗-消毒或灭菌
B. 消毒或灭菌
C. 消毒-清洗-消毒或灭菌
D. 清洗或灭菌
A. 《洁净手术部通用技术要求》GB/T42392—2023
B.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 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5 号
D.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解析:解析: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19 。7.外科手消毒。
A. 指的是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B. 不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
C.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 12 个月以上
D.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 3 个月以上
E. 应该在已经开展 2 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开展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312-2023 ,3 术语和定义 3.4 目标性 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风险人群、高发感染部位、高感染风险部门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风险因素的监测。5 监测的管 理与要求 5.5 新建或未开展 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 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 2 年; 已 经开展 2 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 12 个 月以上;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A. 单人
B. 双人
C. 三人
D. 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