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B、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C、 痰培养阳性
D、 双侧同时取血培养,培养出同种细菌
答案:C
解析:解析: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医发[2001]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 公厅二○○一年一月三日印发并实施。“血液系统-血 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 或有弥 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经血管介入 性操作, 发热>38℃, 局部有压痛, 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 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 5cm , 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 次, 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从穿刺部位抽血 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 ,或细菌菌数 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 4 -10 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A、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B、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C、 痰培养阳性
D、 双侧同时取血培养,培养出同种细菌
答案:C
解析:解析: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医发[2001]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 公厅二○○一年一月三日印发并实施。“血液系统-血 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 或有弥 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经血管介入 性操作, 发热>38℃, 局部有压痛, 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 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 5cm , 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 次, 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从穿刺部位抽血 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 ,或细菌菌数 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 4 -10 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A. 接触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外科内镜
B. 纤支镜
C. 胃镜
D. 输尿管镜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①《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367-2012 ,中华 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11.1.1.7 b) ,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2012-04-05 发布, 2012-08-01 实施。②医疗废物分类目 录(2021 版) (国卫医 函[2021]238 号, 由国家卫健委、生态环境部 2021 年 11 月 25 日发布)(2) 除 接触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外科内镜外, 其他内镜按照国家有关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A. 正确
B. 错误
A. 存在不能解释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
B.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C. 丙肝抗体阳性
D.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解析:解析: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 版)》,国卫办医函[2021]552 号, 2021 年 11 月 8 日发布,第一篇血液净化室(中心) 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第三章血 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 存在不能解释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 HBV-DNA 和 HCV-RNA 定量检查。
A. 乳胶手套
B. 医用防护口罩
C. 防护服
D. 鞋套
A. 10
B. 100
C. 200
D. 无细菌生长
A. 考虑定植的患者可不进行隔离
B. 最好单间隔离
C. 避免与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同住一室
D. 应按要求悬挂隔离标识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19 5 手卫生设施 5.2 外科 手消毒设施 5.2.2 洗手池 及水龙头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合理设臵, 每 2~ 4 间手术间宜独立设臵 1 个洗手池, 水龙头数 量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 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1 部分:管理规范》WS 310.1-2016 3 术语和 定义 3.7 植入物 放臵 于外科操作形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 30d 或者以上的可植入性医疗器械。注: 本 标准特指非无菌、需要医院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的植入性医疗器械。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2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消毒 规范》(WS310.2 -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5.8.2 干热灭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会发布, 2016-12-17 发布, 2017-06-01 实施。(2)本题考察内容为干热灭菌消毒方法适用范围。干 热灭菌适用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等物品的灭菌。
A. 高度危险性物品
B. 中度危险性物品
C. 低度危险性物品
D. 无菌物品
E. 清洁物品
解析:解析: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生行业标准)3 术语和定 义, 3.12 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 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 将 医疗器械其分为三类, 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