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感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宿主
D、 感染链
答案:D
解析:解析: 来自《基础护理学(第七版) 》,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的发生包括三个环节即感 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构成了感染链,缺少或切断任一环节,将 不会发生医院感染”。
A、 感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宿主
D、 感染链
答案:D
解析:解析: 来自《基础护理学(第七版) 》,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的发生包括三个环节即感 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构成了感染链,缺少或切断任一环节,将 不会发生医院感染”。
A. 一周
B. 三天
C. 三周
D. 四周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 6.控制及效果评价 6.2 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6.2.1 1 周内不继续发生新发同类感染病例,或发病率恢复到医院感染暴发前的平均水平,说明已采取 的控制措施有效。
A.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B.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 织
C.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D. 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E. 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解析:解析: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 187 号,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是指: 手术后 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 下组织的感染,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 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 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 或者体征, 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A. 依据重力作用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
B. 用肥皂水流动水冲洗伤口
C. 伤口处可以一挤一松
D. 伤口局部用碘伏消毒
A. ≥70
B. ≥80
C. ≥90
D. ≥100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附录A.3 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A.3.1.2),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于 2012-04-05 发布, 2012-08- 01 实施。(2)普通 30 W 直管型 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符合 GB 19258 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μW/cm²为合格; 30 W 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180μW/cm²为合格。
A. 每天
B. 每周
C. 每月
D. 每季度
解析:解析: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应每季 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 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 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 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 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
A. 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臵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B. 使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
C.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使用负压隔离诊室
D. 500mg/L 含氯消毒液喷雾消毒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 591—2018 。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 年 5 月 10 日发布, 2018 年 11 月 1 日实施。 8.预 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8.6 空气净化,8.6.3 诊治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 患者时, 其诊室宜采用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臵的集中空调通风系 统, 或使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使用负压隔离诊室。
A. 4h
B. 24h
C. 2h
D. 12h
A.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及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B.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E.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A. 灭菌;
B. 高水平消毒法;
C. 中水平消毒法;
D. 低水平消毒法;
E. 清洁。
A. ≤10
B. ≤20
C. ≤30
D. ≤40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WS507-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7.3 内镜消毒质量监测,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 生育委员会发布,2016-12-17 发布,2017-06-01实施。(2)监测方法应遵循 GB15982 的规定,消毒合格标准:菌落总数 ≤20CFU/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