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每 4 小时更换一次
B、 口罩污染时应第一时间更换
C、 摘口罩时,避免手接触口罩外面
D、 口罩越厚,防病毒效果越好
答案:D
A、 每 4 小时更换一次
B、 口罩污染时应第一时间更换
C、 摘口罩时,避免手接触口罩外面
D、 口罩越厚,防病毒效果越好
答案:D
A. 黑色
B. 橘红色
C. 黄色
D. 白色
A. 病理性废物
B. 感染性废物
C. 损伤性废物
D. 化学性废物
A. 接触病人前后。
B. 无菌技术操作前。
C.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之后。
D.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E.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解析:解析: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 准。 6.1.1 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 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操作前, 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 后, 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接触患者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条,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 原 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 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 。第 7 条, 7.2.5 负压手术室应有独立出入口。
A.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B. 接触人体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C.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按医疗废物处理
D. 按照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技术规范等要求选择适 宜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或灭菌,并符合 WS/T367 要求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91—2018 。8.4.1 进入 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 或接触人体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 品应进行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 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8.4.2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按医疗废物处理。 8.4.3 按照规 定可以重 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技术规范等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或灭菌,并符合 WS/T367 要求。
A. 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B. 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C. 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 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D. 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
E. 留臵导尿管、留臵 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解析:解析: 国卫办医发„2015‟ 43 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一条,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 防性应用,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1.用于 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 感染的高危人群。 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 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 或多 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 的感染, 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 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 预防用药价值较大;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 药物预防效果有限, 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留臵导尿管、留臵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 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A. 正确
B. 错误
A. 1 小时
B. 2 小时
C. 4 小时
D. 24 小时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 版) 》 1.2.6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 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 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病人或疑似病人时, 或发现其他传 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 应于 2 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 交换。对其他乙 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 24 小时 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交换。
A. 预检分诊
B. 询问
C. 检查
D.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