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3
B、 15%,4
C、 25%,5
D、 30%,6
答案:C
解析:解析: 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7 监测与记录 7.3 内镜消毒质量监测 7.3.1 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 的方式,每次按 25%的比例抽检。 内镜数量 少于等于 5 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 5 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 5 条。
A、 5%,3
B、 15%,4
C、 25%,5
D、 30%,6
答案:C
解析:解析: 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7 监测与记录 7.3 内镜消毒质量监测 7.3.1 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 的方式,每次按 25%的比例抽检。 内镜数量 少于等于 5 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 5 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 5 条。
A. 一次性使用
B. 重复使用
C. 高温灭菌后使用
D. 低温灭菌后使用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考题出处: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卫医发[2000]431 号) 第六 十条第六点“感染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 并设明显标志。”判断此题正确。
A. 30min
B. 40min
C. 50min
D. 60min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368-2012《医院 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第 5 部 分空气净化方法中 5.7 项化学消毒法 5.7.1 超低容量喷雾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2012-4- 5 发布, 2012-8-1 实施;(2)5.7.1.3 消毒方法:作用时间:过氧乙酸为 1h。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506-2016 ,中华 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 标准)6.1.2 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中的回收, 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2016-12-27 发布, 2017-06-01 实施。 (2) 口腔器械应根据器械材质、功能、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放臵。具体如下:a)结构复杂不易清洗的口腔器械(如牙科小器械、刮匙等) 宜保湿放臵, 保湿液可选择生活饮用水或酶类清洁剂。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1 部分:管理规范》WS 310.1-2016 3 术语和 定义 3.7 植入物 放臵 于外科操作形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 30d 或者以上的可植入性医疗器械。注: 本 标准特指非无菌、需要医院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的植入性医疗器械。
A. 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B. 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C. 寄居在皮肤表皮层,可通过手传播
D. 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E. 不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没有关系
解析:解析: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3 术语与定义 3.6 暂居 菌,寄居在皮肤表层, 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 密切相关。
A. ≤4CFU/(15min.直径 9cm 平皿)
B. ≤4CFU/(5min.直径 9cm 平皿)
C. ≤4CFU/(10min.直径 9cm 平皿)
D. ≤4CFU/(20min.直径 9cm 平皿)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68-2012《医院空 气净化管理规范》第 4 部 分管理及卫生学要求中 4.2 空气净化卫生要求。由中华 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2012-4-5 发布,2012-8-1 实施;(2)考核内容 4.2.3 :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 室、换药室、输血 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 、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 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数总数≤4CFU/(5min.直径 9cm平皿)
A. 浸泡于 1mol/L 氢氧化钠化钠溶液内,作用 30min
B. 浸泡于 2mol/L 氢氧化钠化钠溶液内,作用 30min
C. 浸泡于 1mol/L 氢氧化钠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D. 浸泡于 2mol/L 氢氧化钠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该规 范于 2012 年 4 月 5 日发 布, 2012 年 8 月 1 日实施。(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 规范》(WS/T367-2012)“ 11.1.1 朊病毒消毒 方法”中规定, 可重复使用的被 感染朊病毒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组织(大脑、硬脑膜、 垂体、眼、脊髓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品, 可选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消毒灭菌,且灭菌 的严格程度逐步递增: a)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然后按 WS310.2 中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 应采用 134℃-138℃, 18min ,或 132℃, 30min,或 121℃, 60min 。b)将使用 后的物品采用清洗消毒机或其他安全的方法去除可见污染物, 然后浸泡 于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并臵于压力蒸汽灭菌 121℃, 30min;然后 清洗, 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c)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去除可见污染物, 清水 漂洗, 臵于开口盘内,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 器内 121℃灭菌 60min 或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 134℃ 灭菌 60min 。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A. 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食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B. 护理乙肝透析患者的护士可以同时护理丙肝透析患者
C. 治疗车不可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D. 由于注射器不直接接触患者,因此可以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 素封管
E. 应建立透析患者档案.在排班表、病历及相关文件中对乙肝和丙肝等传染病患者做明确标识
A. 仅限于缝线通过外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B. 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固手术部位感染
C.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D. 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中度烧伤创面
E. 从器官穿刺出脓液
解析:解析: 根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 „2010‟ 187 号)》,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 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 组织中培养 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 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 痛, 外 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 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 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 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 的烧伤创面, 及溶痂的Ⅱ 、Ⅲ度烧伤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