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洗
B、 清洁
C、 灭菌
D、 消毒
答案:C
A、 清洗
B、 清洁
C、 灭菌
D、 消毒
答案:C
A. -5Pa
B. -10Pa
C. -15Pa
D. -30Pa
A. 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
B. 重症监护室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C. 进入 ICU 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D.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
E. 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
解析:解析: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509—2016 。6.2 医 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6.2.1 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 6.2.2ICU 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医用口罩、帽子、 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6.2.3 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6.2.4 应保持 工作服的清洁。 6.2.5 进入 ICU 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2.6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 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
A. 暴饮暴食
B. 适量运动
C. 吸烟喝酒
D. 过度熬夜
A. 每天
B. 2 天
C. 三天
D. 一周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6.2.2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 仪器设备台面、床 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 巾。
A. 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放置
B. 医疗废物暂存不超过 48 小时
C. 容器外表面被污染时,应进行消毒
D. 锐器放锐器盒,满后封口
A.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 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医院医务人员
B.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 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C.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 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D.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 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E.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 9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解析:解析: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的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2009 [38] 号(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30%的抗菌药物, 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 机构医务人员。(二)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 过 40%的抗菌药物, 应慎重经验 用药。(三)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50%的抗菌药物, 应参 照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四)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75%的抗菌药物, 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 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A. 接触病人前后。
B. 无菌技术操作前。
C.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之后。
D.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E.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解析:解析: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 准。 6.1.1 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 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操作前, 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 后, 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接触患者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A. 2
B. 3
C. 4
D. 5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本题考察要点是对 灭菌包内物品清洗效果抽 查要求。附录 A1.1.2 定期抽查每月应随机至少抽查 3 个待灭菌的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效果, 检查的 方法与内容同日常检测, 并记录监测结果。
A. 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询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B. 对温箱内外表面、湿化瓶、湿化液等相关部位进行采样监测
C. 检查消毒药液的有效期限并询问消毒药液的配制方法
D. 强化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加强手卫生
E. 采取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评价
解析:解析: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 。4.4 医疗机构发现疑似 医院感染暴发时,应遵循 “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臵”的基本原则, 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 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 措施, 积极实施医疗救治, 控制传 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并及时开展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现场流 行病学调查、环境 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测等工作。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臵管理规范》的要求, 按时限上报。报告包括初次报告 和订正报告, 订正 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此题考查考生面对医院感染 暴发的处臵能力。发现医院感染的新 苗头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询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对可能导致本次暴发的可能 感染源温箱进行相关的标 本采集、检查消毒药液的有效期限及配制方法, 以防止因消毒不彻底而导 致此次 事件的发生。积极救治患者应当在与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 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同 步进行,并不断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