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术后肺部感染
B、 预防浅表切口感染
C、 预防深部切口感染
D、 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答案:A
解析:解析: 国卫办医发„2015‟ 43 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条, 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目的主 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 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 部位感染。
A、 术后肺部感染
B、 预防浅表切口感染
C、 预防深部切口感染
D、 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答案:A
解析:解析: 国卫办医发„2015‟ 43 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条, 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目的主 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 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 部位感染。
A.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B.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
C.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
D. 多重耐药菌监测
E. ICU 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解析:解析: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7.2 应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呼 吸机相关肺炎(VAP)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 、多重耐 药菌监测, 对于疑似感染患 者,应采集相应标本做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具体方法参照 WS/T312 的要求。ICU 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属于综合性监测。
A. -5Pa
B. -10Pa
C. -15Pa
D. -30Pa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下呼吸道感染: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⑴发热。⑵白细胞总数和(或) 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⑶X 线显示肺部有炎性 浸润性病变。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 哮喘、支气管扩张症) 继发急性感染, 并有病原学改变或 X 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001 年 1 月 2 日)
A. 10
B. 100
C. 200
D. 无细菌生长
A. 患者宜使用一次性器械、器具和物品,重复性使用诊疗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B. 手术部(室)或换药室,每例气性坏疽病原体感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手术结束、 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C. 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单独收集,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标识清晰,压力蒸汽灭菌后 再清洗
D. 接触患者创口分泌物的纱布、布垫等敷料、一次性医疗用品、切除的组织如坏死肢体等双层封装, 按医疗废物处理
E. 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
解析:解析: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生行业标准)11.2 ,气性 坏疽病原体消毒方法:①伤口采用 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②患者宜使用一次性器械、器具和 物品;诊疗器械应 先消毒,后清洗, 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 1000mg/L~2000mg/L 浸泡消毒 30min~45min ,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 10000mg/L 浸泡消毒≥60min,然后按规定清洗, 灭菌。③手术部(室) 或换药室,每例感 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采用 0.5%过氧乙酸或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有明显污染 时,随时消毒,采用 0.5%过氧乙酸或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 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可采用3%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熏蒸, 3%过氧化氢按照 20ml/m3 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按照 1g/m3 加热熏蒸,温度 70%~90% ,密闭 24h;5%过氧乙酸溶液按照 2.5ml/m3 气溶胶喷雾, 温度为 20%~40% 。④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单独 收集, 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标识清晰, 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清洗。⑤医务人 员应做好职业防护, 防护和隔离应遵循 WS/T311 的要 求; 接触患者时应戴一次性 手套, 手卫生应遵循 WS/T313 的要求。⑥接触患者创口分泌物的纱布、 布垫等敷 料、 一次性医疗用品、切除的组织如坏死肢体等双层封装, 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应 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臵。
A. 漂洗
B. 机械通风
C. 终末漂洗
D. 压力蒸汽灭菌
E. 干燥
解析:解析: 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行业标准) 6 清洗消 毒操作规程 6.2 手工操作流程中 6.2.1 预处理流程; 6.2.2 测漏流程; 6.2.3 清洗流程; 6.2.4 漂洗流程;6.2.5 消毒(灭菌)流程;6.2.6 终末漂洗; 6.2.7 干燥流程。
A. 低危险区域
B. 中等危险区域
C. 高危险区域
D. 极高危险区域
解析:解析: 出处:《医院隔离技术标准》WS/T 311-2023~ 5.1.1.4 高危险区域 有 感染或病原体定植患者诊疗的区域, 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 区域, 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部(室) 、重症监护病区(室) 、移植病房、烧伤病区(室)等。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 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A. 稀便及呕吐物与消毒剂的比例为 10:1
B. 漂白粉干粉中有效氯含氯在 25%~32%为宜
C. 成型粪便按粪与消毒剂比例 1:1
D. 成型粪便按粪与消毒剂经充分搅拌后,需要作用 2h
E. 干燥排泄物可以适当降低消毒浓度或计量
解析: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 中 5 甲类传染病疫源地消 毒原则。 5.1.2.1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等的消毒。稀便 与呕吐物消毒按稀便及呕吐物与消毒剂以 10:1 的比例加人漂白粉干粉(含有效 氯 25% ~ 32%);成型粪便按粪、消毒剂比例 1:2 加人含有效氯10000mg/L ~ 20000mg/L 含氯消毒液,经充分搅拌后作用 2h 。干燥排泄物处理前应适量加水稀释浸泡软化后,再按成型粪便消毒。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