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无植入物手术后半年、有植入物手术后 1 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 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B、 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C、 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D、 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答案:A
解析:解析: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医发[2001]2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办公厅二○○一年一月三日印发并实施。“手术部位-器 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 30 天、有植入 物手术后 1 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 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引流 或穿刺有脓液; 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由临 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A、 无植入物手术后半年、有植入物手术后 1 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 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B、 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C、 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D、 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答案:A
解析:解析: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医发[2001]2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办公厅二○○一年一月三日印发并实施。“手术部位-器 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 30 天、有植入 物手术后 1 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 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引流 或穿刺有脓液; 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由临 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A. 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及其碎片
B. 肽聚糖
C. 外毒素
D. 病毒
E. 化学污染物
A. 正确
B. 错误
A. 接触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外科内镜
B. 纤支镜
C. 胃镜
D. 输尿管镜
A. 载玻片
B. 玻璃安瓿
C. 医用针头、缝合针
D. 备皮刀
E. 玻璃试管
A. 医院药物管理
B. 医院多重耐药管理
C. 医院感染管理
D.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
A. 已开启的无菌溶液瓶内的溶液,可保存 24h
B. 干燥法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应每 6h 更换
C. 未用完的无菌包内物品,按原折痕包好,可保存 24h
D. 铺好的无菌盘应尽早使用,有效期不超过 4h
E. 无菌容器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 12h
解析:解析: 《基础护理学(第七版)》,第三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李小寒、 尚少梅主编, 全国高等学 校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年 10 月出版。第三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四节无菌技术, 二、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书中内容指出: ℼ(一)使用无菌钳法注意事项: 干燥法保存时应 4 小时更 换 1 次; (二)使用无菌容器法注意事项: 无菌容器应定时消毒灭菌; 一经打开, 使用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三)使用无菌包法注意事项: 包内物品未用完, 应按原折痕包好, 注明开包日期及 时间,限 24 小时使用;(四)铺无菌盘法注意事项:铺好的无 菌盘尽早使用, 有效期不超过 4 小时;(五)倒取无菌溶液法注意事项: 已开启的无菌溶液瓶内的溶液, 24 小时内有效”。
A. 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时
B. 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
C.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
D. 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前
E.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A.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
B. 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
C. 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
D.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臵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臵在 同一房间
E.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解析:解析: 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1 年试行)》,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 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臵在 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 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臵各种管道、有开放 伤口或者免 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 的科室, 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 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A. 空气传播
B. 飞沫传播
C. 接触传播
D. 血液传播
A. 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 ,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B.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C.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D. 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E. 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