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B、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 织
C、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D、 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E、 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答案:ABC
解析:解析: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 187 号,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是指: 手术后 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 下组织的感染,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 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 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 或者体征, 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A、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B、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 织
C、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D、 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E、 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答案:ABC
解析:解析: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 187 号,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是指: 手术后 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 下组织的感染,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 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 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 或者体征, 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A. 空气
B. 物体表面
C. 医务人员手
D. 消毒剂
A. 混合放臵、一起装运
B. 半封闭运送、分开装运
C. 分类收集、封闭运送
D. 封闭运送、一起装运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由国家卫健委发布, 2021-12-1 发布并实施。(2)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封闭运送。
A. 5%,3
B. 15%,4
C. 25%,5
D. 30%,6
解析:解析: 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7 监测与记录 7.3 内镜消毒质量监测 7.3.1 消 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 的方式,每次按 25%的比例抽检。 内镜数量少 于等于 5 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 5 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 5 条。
A. 纸质制品
B. 化纤制品
C. 金属制品
D. 油脂制品
E. 塑料制品
解析:解析: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中共人民共和国卫 生行业标准)附录 C 常 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C.3.1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适用于不耐热、 不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纸质制品、化 纤制品、塑料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等诊疗用品。不适用于 食品、液体、油脂类、粉剂等灭菌。
A. 正确
B. 错误
A. 充分引流,必要时拆除缝线,敞开切口
B. 清除切口内的异物和坏死组织
C. 立即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D. 分泌物及时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
解析:解析: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指南》GJB 7480—20124.4 术后切口处理, 4.4.4 已发生感染的切口处理 a) 应充分引流,必要时拆除缝线,开放切口; b) 更 换敷料时,应仔细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c) 脓性分泌物应做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 d) 若感染逐渐被控制, 肉芽组织迅速生长, 应及早消灭创面,缝合或植皮或皮瓣覆盖。
A. 发病率
B. 患病率
C. 漏报率
D. 入院率
解析:解析: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 312-2023)中提供的衡量医院感染的指标有: 例次发病率、期间患病率、时点患病率、以及临床漏报率等, 不包含入院率。
A. 正确
B. 错误
A. 含氯消毒剂
B. 过氧乙酸
C. 过氧化氢
D. 碘类
E. 醇类
解析:解析: 根据《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为高水平消毒剂,碘类、醇类为中水平消毒剂。
A. 知晓率
B. 习惯性
C. 正确性
D.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