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医疗机构应设臵醒目标识、告示、指引牌等,指引需要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至感染性疾病 科门诊或分诊点就诊。
B、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C、 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当其能够耐受时,应指导其戴口罩。
D、 有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戴医用口罩。
E、 接诊肺结核患者的诊室宜与普通诊室分开,并将患者安臵于房门可关闭的单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宜尽快将患者安臵于负压隔离诊室。
答案:ABCE
解析:解析: 根据《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91—2018,7 预检分 诊 7.3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 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 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7.8 医疗机构应 设臵醒目标识、告示、指引牌等, 指 引需要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至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或分 诊点就诊; 8 预防 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8.7 呼吸道卫生 8.7.2 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当其能够 耐 受时, 应指导其戴口罩。 8.7.4 有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戴外科 口罩。 9 基于传播途径 的预防措施 c )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对 WS/T311 中规 定的情况及播散型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患者 或免疫缺陷并局部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应做好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措施。接诊此类患者的诊室 宜与普通诊室分开, 并将患者安臵于房门可关闭的单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宜尽快将患者安臵于 负压隔离诊室。
A、 医疗机构应设臵醒目标识、告示、指引牌等,指引需要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至感染性疾病 科门诊或分诊点就诊。
B、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C、 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当其能够耐受时,应指导其戴口罩。
D、 有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戴医用口罩。
E、 接诊肺结核患者的诊室宜与普通诊室分开,并将患者安臵于房门可关闭的单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宜尽快将患者安臵于负压隔离诊室。
答案:ABCE
解析:解析: 根据《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91—2018,7 预检分 诊 7.3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 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 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7.8 医疗机构应 设臵醒目标识、告示、指引牌等, 指 引需要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至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或分 诊点就诊; 8 预防 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8.7 呼吸道卫生 8.7.2 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当其能够 耐 受时, 应指导其戴口罩。 8.7.4 有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戴外科 口罩。 9 基于传播途径 的预防措施 c )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对 WS/T311 中规 定的情况及播散型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患者 或免疫缺陷并局部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应做好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措施。接诊此类患者的诊室 宜与普通诊室分开, 并将患者安臵于房门可关闭的单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宜尽快将患者安臵于 负压隔离诊室。
A.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 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
D. 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A. 黄色、粉色、蓝色
B. 粉色、黄色、蓝色
C. 黄色、蓝色、粉色
D. 蓝色、黄色、粉色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隔离技术标准》WS/T 311-2023 7 不同传播 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7.1 隔离原则7.1.3 隔离病病区(室)应有隔离标 志, 标识颜色和内容根据需求制定, 如黄色标识一般用于经空气 传播的隔离, 粉色标识一般用于经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标识一般用于经接触传播的隔离。
A. 5%,3
B. 15%,4
C. 25%,5
D. 30%,6
解析:解析: 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7 监测与记录 7.3 内镜消毒质量监测 7.3.1 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 的方式,每次按 25%的比例抽检。 内镜数量 少于等于 5 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 5 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 5 条。
A. 分层
B. 分开
C. 分类
D. 分级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5.建筑布局、 必要设施及管理要 求, 5.4 ICU 内应至少配备 1 个单间病室(房),且使用面积不少于 18 m2。
A. 正确
B. 错误
A. 丢失
B. 流失
C. 泄漏
D. 扩散
A. 接触隔离
B. 飞沫隔离
C. 空气隔离
D. 不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A. 预防用药时间通常为 24 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 48 小时
B. 预防用药时间通常为 24 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 72 小时
C. 预防用药时间通常为 48 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 72 小时
D. 预防用药时间通常为 48 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 1 周
解析:解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 43 号附件, 清 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 24 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 48 小时。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 48 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A. 强制性
B. 特异性
C. 预防性
D. 保护性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 6.控制及效果评价 6.1 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6.1.4 对免疫功能低下、有严重疾病或有多种基础疾病的 患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在需要的情况下可实施特异性预防保护措施, 如接种疫苗、预防性用药等。医务人员也应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