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灭菌;
B、 高水平消毒法;
C、 中水平消毒法;
D、 低水平消毒法;
E、 清洁。
答案:ABCD
A、 灭菌;
B、 高水平消毒法;
C、 中水平消毒法;
D、 低水平消毒法;
E、 清洁。
答案:ABCD
A. 将多重耐药患者的诊疗护理安排在最后进行
B.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 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C. 完成多重耐药患者的诊疗护理后,严格进行手卫生,不必脱手套
D.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E. 可将高度疑似多重耐药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按正常诊疗顺序进行
解析:解析: 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1 年试行)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 护理操作时, 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 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 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 血液、体液、 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 应当戴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 完成诊疗护理操作 后, 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并进行手卫生。(三)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 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 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A. 0.9 米
B. 1 米
C. 1.3 米
D. 1.2 米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隔离技术标准》WS/T 312-2023 5.3.3 经飞沫传播疾病 患者的隔离病区建筑布局与隔 离要求。5.3.3.2.3 确诊患者宜单独安臵, 同种疾 病患者安臵于一室时,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 1.2m。 5.3.4 经空气传播疾病患 者的隔离病区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3.4.2.3 确诊患者宜单独安臵, 同种疾 病患者安臵于一室时,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 1.2m。
A. 结核杆菌
B. 病毒
C. 繁殖体
D. 芽孢
A. 每 4 小时更换一次
B. 口罩污染时应第一时间更换
C. 摘口罩时,避免手接触口罩外面
D. 口罩越厚,防病毒效果越好
A. 戴手套前不需要进行手卫生
B. 脱手套后不需要进行手卫生
C. 使用双层手套不需要进行手卫生
D. 戴手套为患者清除口腔分泌物后,去除手套进行手卫生后再为其测量血压
解析:解析: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6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6.4 注意事项 戴手套不能代替 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 一 2016 3 术语和定义 3.9 清洁区:洗衣房内 用于经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整理、烘干、熨烫、储存、发放的区域, 以及织物周转库房内用 于清洁织物的储存、发放的区域。
A. 1.5
B. 1
C. 0.8
D. 2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附录A.3 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A.3.1.1.2),中华 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 2012-04-05 发布, 2012-08- 01 实施。(2)紫外线辐照计 测定法是开启紫外线灯 5 min 后,将指示卡臵于紫外灯下垂直距离 1m 处,有图案一面朝上, 照射 1min,紫外线照射后, 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 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A. 一周
B. 三天
C. 三周
D. 四周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 6.控制及效果评价 6.2 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6.2.1 1 周内不继续发生新发同类感染病例,或发病率恢复到医院感染暴发前的平均水平,说明已采取 的控制措施有效。
A. 应确认注射器包装完好,并在有效期内。
B. 注射器和针头应一人一用一抛弃。
C. 不应使用污染或可能污染的针头、注射器。
D. 高压注射器及连接管应一人一管一用一抛弃。
E. 不应从预充式注射器中抽取药物。
A. 为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时
B. 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翻身时
C. 为乙型肝炎患者输液
D. 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
E. 护理骨髓移植患者时
解析:解析: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WS/T311—2023 ,2023 年 08 月 20 发布, 2024 年 02 月 01 实施。6.5.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患者或其周围环境, 如肠道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可能受到 患者体液(血液、组织液等) 、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 c)对实施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穿无菌隔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