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肠道传染病
B、 经血传播疾病
C、 呼吸道疾病
D、 皮肤感染患者
答案:ABD
A、 肠道传染病
B、 经血传播疾病
C、 呼吸道疾病
D、 皮肤感染患者
答案:ABD
A. 正确
B. 错误
A. 患者有无发热
B. 流行病学史
C. 呼吸道感染症状
D. 必要时应对疑似患者测量体温
E. 对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指导适时正确实施手卫生
A.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B.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细菌培养阴性
C.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 2 次细菌培养阴性
D. 以上都不对
A. 导尿时无菌操作不严格
B. 留臵导尿期间排尿操作不当
C. 不合理的膀胱冲洗
D. 导尿管表面生物膜作用
E. 留臵导尿时间过长
解析:解析:李清杰,刘运喜主编《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 年。 留臵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包括: 导尿时无菌操作不严格; 留臵导尿期 间排尿操作不当; 不合理的膀胱冲洗; 导尿管表面生物膜作用; 留臵导尿时间过长。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VRE)
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D. 多重耐药菌(MDRO)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 办医政发[2011]5 号, 由卫生部办公厅 2011-01-07 发布), (2)多重耐药菌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 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 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 -内酰 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 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 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A. 直接丢弃
B. 压力蒸汽灭菌
C. 焚烧
D. 含氯消毒剂擦拭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附录 B 阮病 毒污染物的处理 B.1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 2015-06-02 发布,2016-01-01 实施。(2)附录 B 阮病毒污染物的处理 B.1 中提出,焚烧适用于所有的一次性使用的器 械、材料和废物,是暴露于高感染性组织的器械首选处理方式。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11.2.1.6 患者用过的 床单、被罩、衣物等单 独收集, 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 标识清晰, 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清洗。
A. 正确
B. 错误
A. 1h
B. 2h
C. 4h
D. 24h
A. 仅限于缝线通过外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B. 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固手术部位感染
C.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D. 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中度烧伤创面
E. 从器官穿刺出脓液
解析:解析: 根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 „2010‟ 187 号)》,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 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 组织中培养 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 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 痛, 外 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 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 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 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 的烧伤创面, 及溶痂的Ⅱ 、Ⅲ度烧伤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