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由上而下
B、 由里到外
C、 自下而上
D、 从外到里
E、 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答案:ABE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 。5.6 清 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 应 有序进行, 由上而下, 由里到外, 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 洁单元化操作。
A、 由上而下
B、 由里到外
C、 自下而上
D、 从外到里
E、 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答案:ABE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 。5.6 清 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 应 有序进行, 由上而下, 由里到外, 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 洁单元化操作。
A. 正确
B. 错误
A. 常见经空气传播疾病的种类、传播方式与隔离预防措施
B. 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及佩戴
C. 呼吸道卫生
D. 手卫生
E. 通风
A. 医疗机构应设臵醒目标识、告示、指引牌等,指引需要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至感染性疾病 科门诊或分诊点就诊。
B.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C. 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当其能够耐受时,应指导其戴口罩。
D. 有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戴医用口罩。
E. 接诊肺结核患者的诊室宜与普通诊室分开,并将患者安臵于房门可关闭的单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宜尽快将患者安臵于负压隔离诊室。
解析:解析: 根据《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91—2018,7 预检分 诊 7.3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 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 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7.8 医疗机构应 设臵醒目标识、告示、指引牌等, 指 引需要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至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或分 诊点就诊; 8 预防 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8.7 呼吸道卫生 8.7.2 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当其能够 耐 受时, 应指导其戴口罩。 8.7.4 有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戴外科 口罩。 9 基于传播途径 的预防措施 c )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对 WS/T311 中规 定的情况及播散型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患者 或免疫缺陷并局部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应做好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措施。接诊此类患者的诊室 宜与普通诊室分开, 并将患者安臵于房门可关闭的单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宜尽快将患者安臵于 负压隔离诊室。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 版)》第 4 章二、血液透析治疗准备室管理规范(一)治 疗准备室功能与设臵治疗准备室是放臵各种药物和无菌物品的清洁区域, 设臵在血液透析室(中心) 清洁区的位臵。每班次应设臵专用护士进行相关操作,进出该区域的人员应由透析中心的管理人员授 权,封闭管理。
A. 发生起始及持续时间和发病地点
B. 发病人群特征
C. 感染者的家庭住址
D. 可疑感染病原体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 一 2016 5 流行病学调查 5.1 初步了解现场基本信息, 包括发病地点、发病人数、发病人群特征、起始及持续 时间、可疑感染源、可疑感染病原体、可疑 传播方式或途径、事件严重程度等,做好调查人员及物资准备。
A. 正确
B. 错误
A. 3d
B. 5d
C. 4d
D. 6d
解析:解析: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8.2.3 臵管时间大于 3d 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A. 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
B. 限制儿童使用
C. 限制重症感染患者
D. 限制清洁切口
A. 高度危险性物品
B. 中度危险性物品
C. 低度危险性物品
D. 无菌物品
E. 清洁物品
解析:解析: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367-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生行业标准)3 术语和定 义, 3.12 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 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 将 医疗器械其分为三类, 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
A. 干热灭菌
B. 环氧乙烷灭菌
C.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
D.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3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 310.3-2016 4.4.42 环氧 乙烷灭菌的监测 4.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 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和相对湿度 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应符合 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4.4.42.2 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 物品包 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 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 每包内最难灭菌位臵放臵包内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42.3 生物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生物 监测,监测方法遵循附录 C 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