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接触病人前后。
B、 无菌技术操作前。
C、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之后。
D、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E、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答案:ABCDE
解析:解析: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 准。 6.1.1 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 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操作前, 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 后, 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接触患者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A、 接触病人前后。
B、 无菌技术操作前。
C、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之后。
D、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E、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答案:ABCDE
解析:解析: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 准。 6.1.1 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 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操作前, 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 后, 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接触患者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A. 2 ,2
B. 1 ,1
C. 2 ,1
D. 以上都不对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2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2-2016 5.7 包装5.7.9 包装方法及要求:灭菌物品包装分为闭合式包装和密封式包装。包装方法和要求如下: 手术器 械若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 应由2 层包装材料分 2 次包装。密封式包装方法应采用纸袋、纸塑袋等 材料。硬质容器 的使用与操作,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并符合附录 D 的要求。 每 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和干燥。普通棉布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 无污渍, 灯光检查无破损。
A. 清洗-消毒或灭菌
B. 消毒或灭菌
C. 消毒-清洗-消毒或灭菌
D. 清洗或灭菌
A. 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B. 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C. 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 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D. 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
E. 留臵导尿管、留臵 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解析:解析: 国卫办医发„2015‟ 43 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一条,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 防性应用,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1.用于 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 感染的高危人群。 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 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 或多 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 的感染, 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 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 预防用药价值较大;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 药物预防效果有限, 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留臵导尿管、留臵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 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A. 正确
B. 错误
A. 病理性废物
B. 感染性废物
C. 损伤性废物
D. 化学性废物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 524—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 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 年 8 月 2 日发布, 2017 年 1 月 15 日实施。3.术语和定义, 3.3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定义: 在医疗 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 3 例以 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 象; 或者 3 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A. 感染暴发
B. 患者出院
C. 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
D. 以上都是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卫生部关于印发《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9‟ 123 号,2010 年 1 月 13 日发布并执行。第三十五条,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 一人用后一消毒。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 6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6.1 基本原则 6.1.4 注意事项如下: f)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 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 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
A. 浸泡于 1mol/L 氢氧化钠化钠溶液内,作用 30min
B. 浸泡于 2mol/L 氢氧化钠化钠溶液内,作用 30min
C. 浸泡于 1mol/L 氢氧化钠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D. 浸泡于 2mol/L 氢氧化钠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该规 范于 2012 年 4 月 5 日发 布, 2012 年 8 月 1 日实施。(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 规范》(WS/T367-2012)“ 11.1.1 朊病毒消毒方法”中规定, 可重复使用的被 感染朊病毒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组织(大脑、硬脑膜、 垂体、眼、脊髓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品, 可选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消毒灭菌,且灭菌 的严格程度逐步递增: a)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然后按 WS310.2 中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 应采用 134℃-138℃, 18min ,或 132℃, 30min, 或 121℃, 60min 。b)将使用 后的物品采用清洗消毒机或其他安全的方法去除可见污染物, 然后浸泡于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并臵于压力蒸汽灭菌 121℃, 30min;然后 清洗, 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c)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去除可见污染物, 清水 漂洗, 臵于开口盘内,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 器内 121℃灭菌 60min 或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 134℃ 灭菌 60min 。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