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B、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 织
C、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D、 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E、 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答案:ABC
解析:解析: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 187 号,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是指: 手术后 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 下组织的感染,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 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 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 或者体征, 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A、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B、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 织
C、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D、 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E、 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答案:ABC
解析:解析: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 187 号,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是指: 手术后 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 下组织的感染,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 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 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 或者体征, 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A. 确定调查范围和病例定义, 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特征,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或)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B. 病例定义不得进行修正。病例搜索时,可侧重特异性;确定病因时,可侧重灵敏性
C. 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各种信息化监测资料以及临床访谈、报告等进行病例搜索
D. 开展病例个案调查,获得病例的发病经过、诊治过程等详细信息。个案调查内容一般包括基本信息、 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等
解析:解析: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 524—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 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 年 8 月 2 日发布, 2017 年 1 月 15 日实施。5.流行病学调查, 5.4 确定调查范围和病例定义, 开展病例搜索, 进行个案调查。具体方法如下:a)确定调查范围和病例定义, 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特征, 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和(或)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病例定义可进行修正; 病例搜索 时, 可侧重灵敏性;确定病因时, 可侧重特异性。 b) 通过查阅病历资料、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各种信息化监测资料以及临床访谈、报告等进行病例搜索。c) 开展病例个案调查, 获得病例的发病经过、诊治过程等详细信息。个案调查内容一般包括基本信息、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
A. 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及以上方式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
B.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管穿刺、维护和拔管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C. 穿刺及维护时使用的消毒剂可自行购买。
D. 置管部位不应接触丙、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
A. 接触患者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B. 接触患者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C. 戴手套可替代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D. 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护理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
A.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B. 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 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C.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 70%酒精或者 0.5%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并包扎 伤口;被接触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D. 伤口消毒后还应涂抹抗生素
解析:解析: 来自《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 213-2008 。7.2 接触 后的应急处理, 发生血源 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包括: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用生 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如有伤口, 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 避免挤压伤口局部, 尽可 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用 70%乙醇溶液或者 0.5%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 并包扎伤口; 被接触的黏膜, 应当反复用生理 盐水冲洗干净。
A. 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查床 1 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
B. 软式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匹配。
C. 灭菌内镜的诊疗环境至少应达到非洁净手术室的要求。
D. 应配备手卫生装臵,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E. 宜采用非全浸泡式内镜。
解析:解析: 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5 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 5.2 内镜诊疗室5.2.1 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查床 1 张、主机(含显示器) 、吸引器、治疗车等。 5.2.2 软 式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匹配。5.2.3 灭菌内镜的诊疗环境至少应达到非洁净手术室的要 求。 5.2.4 应配备手卫生装臵, 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5.2.5 应配备口罩、帽子、手套、护 目镜或防 护面罩等。 5.2.6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5.2.7 宜采用全浸泡式内镜。 5.2.8 宜使用 一次性吸引管。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368—2012 医院空气 净化管理规范》第 4 部分管理及卫生学要求中 4.2 项空气净化卫生要求。 由中华 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2012-4-5 发布,2012-8-1 实施;(2)考核内容为 4.2.2 : 非洁净手术部(室) 、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 室、新生儿室、器官移 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 9cm 平皿)。
A. 正确
B. 错误
A. 每天
B. 每周
C. 每月
D. 每季度
解析:解析: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应每季 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 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 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 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 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
A. 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放置
B. 医疗废物暂存不超过 48 小时
C. 容器外表面被污染时,应进行消毒
D. 锐器放锐器盒,满后封口
A. 可重复使用的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 品,可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然后按 WS310.2 中的方法进行清 洗、消毒与灭菌
B.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和一般物体表面应用清 洁剂清洗,根据待消毒物品的材质采用 10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擦拭或浸泡 消毒,至少作用 15min,并确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触到消毒剂
C. 被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环境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采用 10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 15min
D. 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操作台,操作完成后按特殊医疗废物 焚烧处理
E.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一般物体表面和环境表面 可只采取相应常规消毒方法处理
解析:解析: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11.1.1 ,可重复使 用的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 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组织(大脑、硬脑膜、 垂体、眼、脊髓等组织) 污染的中度和高度 危险性物品, 可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 于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然后按 WS310.2 中的方 法进行清洗、消 毒与灭菌。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 险 物品和一般物体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 根据待消毒物品的材质采用 10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1mol/L 氢氧化钠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 至少作用 15min,并确保 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触到消毒剂。被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 织污染的环境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 采用 10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至少作 用 15min 。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 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 操作台, 操作完成后按特殊医疗废物焚烧处理。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 低度危险 组织(脑脊液、肾、肝、脾、肺、淋巴结、胎盘等组织) 污染的中度和 高度危险物品, 传播朊病毒 的风险还不清楚, 可参照上述措施处理。被感染朊病 毒患者或疑似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污染的 低度危险物品、一般物体表面和环境表面可只采取相应常规消毒方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