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明确诊断为食源性疾病的
B、 症状、体征以及潜伏期疑似食源性疾病的(疑似病例)。
C、 传染病或群体性中毒事件,后期分析发现其原因是食品引起的
D、 凡怀疑与食物有关,由食物引起的中毒性的、感染性的疾病(疑似病例)
答案:ABCD
A、 明确诊断为食源性疾病的
B、 症状、体征以及潜伏期疑似食源性疾病的(疑似病例)。
C、 传染病或群体性中毒事件,后期分析发现其原因是食品引起的
D、 凡怀疑与食物有关,由食物引起的中毒性的、感染性的疾病(疑似病例)
答案:ABCD
A.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B.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C. 痰培养阳性
D. 双侧同时取血培养,培养出同种细菌
解析:解析: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医发[2001]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 公厅二○○一年一月三日印发并实施。“血液系统-血 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 或有弥 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经血管介入 性操作, 发热>38℃, 局部有压痛, 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 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 5cm , 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 次, 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从穿刺部位抽血 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 ,或细菌菌数 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 4 -10 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A. 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 1/3 ,并认真揉搓
B. 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并认真揉搓
C. 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背,手掌并认真揉搓
D. 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并认真揉搓
A. 直接按感染性废弃物进行处理
B. 直接按化学性废弃物进行处理
C. 直接按药物性废物进行处理
D. 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然后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
A. 患者宜使用一次性器械、器具和物品,重复性使用诊疗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B. 手术部(室)或换药室,每例气性坏疽病原体感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手术结束、 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C. 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单独收集,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标识清晰,压力蒸汽灭菌后 再清洗
D. 接触患者创口分泌物的纱布、布垫等敷料、一次性医疗用品、切除的组织如坏死肢体等双层封装, 按医疗废物处理
E. 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
解析:解析: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生行业标准)11.2 ,气性 坏疽病原体消毒方法:①伤口采用 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②患者宜使用一次性器械、器具和 物品;诊疗器械应 先消毒,后清洗, 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 1000mg/L~2000mg/L 浸泡消毒 30min~45min ,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 10000mg/L 浸泡消毒≥60min,然后按规定清洗, 灭菌。③手术部(室) 或换药室,每例感 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采用 0.5%过氧乙酸或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有明显污染 时,随时消毒,采用 0.5%过氧乙酸或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 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可采用3%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熏蒸, 3%过氧化氢按照 20ml/m3 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按照 1g/m3 加热熏蒸,温度 70%~90% ,密闭 24h;5%过氧乙酸溶液按照 2.5ml/m3 气溶胶喷雾, 温度为 20%~40% 。④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单独 收集, 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标识清晰, 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清洗。⑤医务人 员应做好职业防护, 防护和隔离应遵循 WS/T311 的 要求; 接触患者时应戴一次性 手套, 手卫生应遵循 WS/T313 的要求。⑥接触患者创口分泌物的纱 布、布垫等敷 料、 一次性医疗用品、切除的组织如坏死肢体等双层封装, 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 物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臵。
A. 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查床 1 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
B. 软式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匹配。
C. 灭菌内镜的诊疗环境至少应达到非洁净手术室的要求。
D. 应配备手卫生装臵,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E. 宜采用非全浸泡式内镜。
解析:解析: 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5 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 5.2 内镜诊疗室 5.2.1 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查床 1 张、主机(含显示器) 、吸引器、治疗车等。 5.2.2 软式内 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 量相匹配。5.2.3 灭菌内镜的诊疗环境至少应达到非洁净手术室的要求。 5.2.4 应配备手卫生装臵, 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5.2.5 应配备口罩、帽子、手套、护 目镜或防护面罩 等。 5.2.6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5.2.7 宜采用全浸泡式内镜。 5.2.8 宜使用一次性吸 引管。
A. 管理科室
B. 业务科室
C. 职能科室
D. 赋予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
A. 洗手池
B. 水龙头
C. 清洁剂
D. 干手用品
E. 手消毒剂
解析:解析: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19 ,3.8 手卫生设施 用 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设备,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洗手液(肥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A. 医务人员戴帽子、 口罩、无菌手套、无菌手术衣、鞋套
B. 医务人员戴帽子、 口罩、无菌手套、无菌手术衣、铺至少 50cm×50cm 的无菌洞巾
C. 医务人员戴帽子、 口罩、无菌手套、无菌手术衣,患者佩戴外科口罩
D. 医务人员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无菌手套、无菌手术衣、铺覆盖患者整个身体的无菌布单
解析:解析: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2021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136 号。 2.臵管中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臵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中线导管、臵入全植入 式血管通路(输液港) 时, 必须遵守最大无菌屏障要求, 戴工 作圆帽、医用外科 口罩, 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关要求执行手卫生并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 术衣或无菌隔离衣、铺覆盖患者全身的大无菌单。臵管操作辅助人员应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 执行手卫生。
A. 选择正确的备皮时间和方法
B. 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C. 术中彻底止血、不留残腔、充分引流
D. 选择正确的各类植入物灭菌方法
E. 术后抗菌药物应持续应用7 天
解析:解析: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要求, 预防 手术部位感染应采取综 合性的防控措施, 其中包括: 选择正确的备皮时间和方法,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中应彻底止血、不留残腔、并充分引流等, 骨科内植入物手术除以上防控措施外, 选择正确的各类植入物灭菌方法尤为重要。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D.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解析:解析: 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卫办医 政发[2011]5 号), 常见 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 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 胺酶[NDM-1]或 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