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B、 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C、 医院感染暴发监测
D、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E、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
答案:ABCE
A、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B、 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C、 医院感染暴发监测
D、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E、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
答案:ABCE
A. 收集容器为黄色、带有医疗废物警示标志
B. 医院内暂存时间不超过 72 小时
C. 采用“鹅颈式”封口
D. 收集时需做好个人防护
E. 传染病患者的医疗废物单层打包即可
解析:解析: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废医院内暂存时间不超过 2 天, 传染病患者的医疗废物应双层打包,并及时密封。故 B 、E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A. 标本污染
B. 实验室错误
C. 手卫生管理差
D. 监测方法改变
E. 标准预防落实差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5 流行病学调查 5.2 分析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 发病特点, 计算怀疑医院感染暴发阶段的感染发病率, 与同期及前期比较, 确认医院感染暴发的存在。具体如下: a)与疑似医院感染暴 发前相比发病率升高明显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或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存在流行 病学关联, 则可确认医院感染暴发, 应开展进一步调查。疾病的流行程度未达到 医院感染暴发水平,但疾病危害大、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具有潜在传播危险时, 仍应开展进一步调查。b)应排除因实验室检测方法或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监测方法等的改变而造成的医院感染假暴发。
A. 正确
B. 错误
A.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B. 隔离病室的标识中,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
C. 隔离病室的标识中,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
D. 隔离病室的标识中,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E. 应减少转运,如需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解析:解析: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WS/T311—2023 ,2023 年 08 月 20 发布 2024 年 02 月 01 实施。7.1.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 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 气传播的隔离, 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 蓝 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7.1.8 ,7.3.2.2 应减少转运; 如需转运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对其他患者、 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本法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 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医疗机 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 防止传染病的 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立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 承担传染病疫 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承担医 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臵工作。
A. 接触患者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B. 接触患者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C. 戴手套可替代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D. 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护理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
A. 沙门氏菌
B. G+杆菌
C. 微球菌
D. 表皮葡萄球菌
解析:解析: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2012 年。此题考查考生对致 病性微生物的掌握。 G+杆 菌、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属于环境和人皮肤上的正常菌群,而沙门氏菌则属于肠道致病菌。
A. 鼠疫
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 霍乱
D.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E.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解析: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4 年) 》,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 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 炎、登革热、 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 日咳、 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