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墙面
B、 门
C、 监护仪
D、 新生儿暖箱
E、 地面
答案:ABCDE
A、 墙面
B、 门
C、 监护仪
D、 新生儿暖箱
E、 地面
答案:ABCDE
A. 稀便及呕吐物与消毒剂的比例为 10:1
B. 漂白粉干粉中有效氯含氯在 25%~32%为宜
C. 成型粪便按粪与消毒剂比例 1:1
D. 成型粪便按粪与消毒剂经充分搅拌后,需要作用 2h
E. 干燥排泄物可以适当降低消毒浓度或计量
解析: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 中 5 甲类传染病疫源地消 毒原则。 5.1.2.1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等的消毒。稀便 与呕吐物消毒按稀便及呕吐物与消毒剂以 10:1 的比例加人漂白粉干粉(含有效 氯 25% ~ 32%);成型粪便按粪、消毒剂比例 1:2 加人含有效氯10000mg/L ~ 20000mg/L 含氯消毒液,经充分搅拌后作用 2h 。干燥排泄物处理前应适量加水稀释浸泡软化后,再按成型粪便消毒。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根据《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 5.口腔器械处理基 本原则 5.1 口腔器械应 一人一用一消毒和(或) 灭菌。 5.2 高度危险口腔器械应 达到灭菌水平。 5.3 中度危险腔器械应达到 灭菌水平或高水平消毒。 5.4 低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中或低水平消毒。
A. 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 ,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B.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C.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D. 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E. 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 591—2018 。8.1.1 手卫生设 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门急诊每间诊室均应设臵手卫生设施, 包括流动水洗手设 施、洗手液、干手设施或速干手消毒剂;b)可能高频率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 的诊疗室如换药室、皮肤科、烧伤科、耳鼻喉科、妇科、 口腔 科、感染性疾病科 等应设臵流动水洗手设施和干手设施。新建、改建的门急诊每间诊室均应设臵流 动水洗手设施和干手设施。
A. 接触新生儿前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
B. 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足月儿后早产儿、先感染性新生儿后非感染性新生儿的原则进行
C. 接触新生儿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 洗手
D.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解析:解析: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 123 号。 此题考查考生对医护人员诊疗和护理新生儿工作情况的掌握。在诊疗和护理操作 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新生儿 后感染性新生儿的原则进行, 尤其 是当出现疑似或确定多重耐药菌感染者,临床医师应告知科里其 他医生和护士,最后对其最后进行诊疗, 以防造成交叉感染。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4.1.2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 行相应指标的检测。母婴同室、早产儿室、 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A. 每天
B. 每周
C. 每月
D. 每季度
A. 应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B.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方法处理
C.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D.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5.2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5.2.1),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部于 2012 年 4 月 5 日发布, 2012 年 8 月 1 日实施;(2)5.2.1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a )高度 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b)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 法;c )低度危险性物品, 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 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A.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 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医院医务人员
B.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 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C.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 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D.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 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E.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 9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解析:解析: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的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2009 [38] 号(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30%的抗菌药物, 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 机构医务人员。(二)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 过 40%的抗菌药物, 应慎重经验 用药。(三)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50%的抗菌药物, 应参 照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四)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75%的抗菌药物, 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 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A. 经皮伤害
B. 经黏膜
C. 经破损皮肤
D. 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