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正确
B、错误
答案:A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A. 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食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B. 护理乙肝透析患者的护士可以同时护理丙肝透析患者
C. 治疗车不可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D. 由于注射器不直接接触患者,因此可以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 素封管
E. 应建立透析患者档案.在排班表、病历及相关文件中对乙肝和丙肝等传染病患者做明确标识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八条 对患有肺结核、麻风病、 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医疗保健机构证明其不 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A. 结核病
B. 细菌所致感染性疾病
C. 支原体所致感染性疾病
D. 衣原体所致感染性疾病
解析:解析: 2012 年 4 月 24 日卫生部令第 84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总则, 第二条, 所称抗 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 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 原的药物, 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 药制剂。
A. 每日监测
B. 每周监测一次
C. 每周监测二次
D. 每月监测一次
A. 新生儿脐炎
B. 新生儿弓形体病
C.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D. 新生儿淋球菌结膜炎
解析: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001 年 1 月 2 日,新生儿经产道吸入 污染的分泌物引起吸入性肺炎、经产道感染的淋球菌 性结膜炎, 以及产后护理不当发生的新生儿脐 炎均属于医院感染。而弓形体病是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属于宫内感染,故不属于医院感染。
A. 减轻病人痛苦,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B. 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负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C. 减轻个人、家庭及国家的经济负担,节约卫生资源
D. 降低医疗活动难度,促进医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E. 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的形象和信誉
解析:解析: 王力红,朱士俊主编《医院感染学》2014 年 P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意义应从避免医院感染发生的不良后果和由些带来的下面效果两个层面考 虑。主要有:①减少患者痛苦, 确保患者安全; ②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负担,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③减轻个人、家庭及国家的经 济负担, 节约 卫生资源; ④降低医疗活动难度, 促进医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⑤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的形象和信誉。总之, 医院感染监测、预防、控制水平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技术水 平和整体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1)本题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368—2012 医院空气 净化管理规范》第 3部分术语与定义中 3.1 项空气净化。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 部发布, 2012-4-5 发布, 2012-8-1 实施; (2)考核内容为 3.1 空气净化消毒装 臵定义: 空气净化消毒装臵是去除空调通风系统中微生物、颗 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装臵。
A. 月
B. 季度
C. 半年
D. 年
解析:解析: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 版)》,国卫办医函[2021]552 号,2021 年 11 月 8 日发布.第 3章第七条, 感染控制监测 1.首次开始血液透析的患者、 由其他血液透析室(中心) 转入或近期接受 血液制品治疗的患者, 即使血源 性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阴性,至少 3 个月内重复检测传染病标志物。 2.长期透 析的患者应每 6 个月检查 1 次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标志物,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A. 一般诊疗活动
B. 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C. 进行体腔穿刺
D. 接触空气传播传染病患者
E. 外科手术时
A. 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B. 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C.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室外环境的消毒
D.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
E. 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 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 。7.1 下 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a)发生感染暴发时, 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 b)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 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等耐药菌。 7.3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 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 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 7.5 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 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