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正确
B、错误
答案:A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A. 收集容器为黄色、带有医疗废物警示标志
B. 医院内暂存时间不超过 72 小时
C. 采用“鹅颈式”封口
D. 收集时需做好个人防护
E. 传染病患者的医疗废物单层打包即可
解析:解析: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废医院内暂存时间不超过 2 天, 传染病患者的医疗废物应双层打包,并及时密封。故 B 、E 错误。
A. 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B. 废弃的免疫抑制剂
C. 废弃的可疑致癌性药物
D. 废弃的致癌性药物
E. 废弃的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
A. 分层
B. 分开
C. 分类
D. 分级
A.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B.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C. 痰培养阳性
D. 双侧同时取血培养,培养出同种细菌
解析:解析: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医发[2001]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 公厅二○○一年一月三日印发并实施。“血液系统-血 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 或有弥 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经血管介入 性操作, 发热>38℃, 局部有压痛, 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 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 5cm , 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 次, 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从穿刺部位抽血 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 ,或细菌菌数 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 4 -10 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A.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B. 隔离病室的标识中,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
C. 隔离病室的标识中,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
D. 隔离病室的标识中,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E. 应减少转运,如需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解析:解析: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WS/T311—2023 ,2023 年 08 月 20 发布 2024 年 02 月 01 实施。7.1.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 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 气传播的隔离, 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 蓝 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7.1.8 ,7.3.2.2 应减少转运; 如需转运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对其他患者、 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A. 换药前进行手卫生
B. 换药前戴口罩
C. 使用一次性无菌换药包
D. 换药后摘手套可不用手卫生
解析:解析: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6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6.4 注意事项 戴手套不能代替 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A. 分泌物或排泄物
B. 衣服和被单
C. 病房
D. 生活用具
E. 生活污水
解析: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A.1.10 根据病种和病人 家具体情况应做到“三分开”和“六消毒” 。“三分开” 是:住室(条件不具备者可用布帘隔开,至少也要分床) 、饮食、生活用具(包括餐 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分开;“六消毒”是:消毒分泌物或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和被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污水。
A. 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输液(血)器输附加装置等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不应 重复使用。
B. 操作前后应执行 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规定,不应以戴手套取代手卫生。
C. 置入 PVC 时宜使用清洁手套,置入 PICC 时宜遵守最大无菌屏障原则。
D. 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擦拭,至少消毒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
A. 感染管理小组由门急诊负责人担任组长,人员应包括医师和护士,小组成员为本区域内相对固定人 员,应至少配备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一名
B.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依据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特点和门急诊医疗工作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 染管理相关制度、计划、措施和流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C.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宜对患者及陪同 人员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
D.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接受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但不需要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 591—2018 。4.1.4 门急 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接 受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 果,做好相应记录。
A. 出院
B. 转院
C. 死亡
D. 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