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解析: 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 5 布局及设施、设备要 求 5.3 清洗消毒室5.3.3 如采用机械通风, 宜采取“上送下排”方式, 换气次数宜≥10 次/h ,最小新风量宜达到 2 次/h。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解析: 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 5 布局及设施、设备要 求 5.3 清洗消毒室5.3.3 如采用机械通风, 宜采取“上送下排”方式, 换气次数宜≥10 次/h ,最小新风量宜达到 2 次/h。
A. 戴手套前不需要进行手卫生
B. 脱手套后不需要进行手卫生
C. 使用双层手套不需要进行手卫生
D. 戴手套为患者清除口腔分泌物后,去除手套进行手卫生后再为其测量血压
解析:解析: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6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6.4 注意事项 戴手套不能代替 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10.2 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
A. 15-20cm3-5cm≥30cm
B. 20-25cm3-5cm≥30cm
C. 20-25cm5-10cm≥50cm
D. 25-30cm3-5cm≥50cm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解析: 根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 187 号)》, 根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卫办医政 发„2010‟ 187 号)》,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二) 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 明显污染。
A. 正确
B. 错误
A. 考虑定植的患者可不进行隔离
B. 最好单间隔离
C. 避免与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同住一室
D. 应按要求悬挂隔离标识
A. 真菌
B. 分支杆菌
C. 细菌芽孢
D. 亲水病毒
E. 细菌繁殖体
解析:解析: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367/2012) 。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 媒介上的冰原微生物, 使 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除包括分枝杆菌。
A. 20cm—25cm;5cm—10cm;≥50cm
B. 15cm—20cm;5cm—10cm;≥30cm
C. 20cm—25cm;5cm—10cm;≥30cm
D. 15cm—20cm;3cm—5cm;≥50cm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 5 分类收集 5.3 储存 5.3.1 使用后医用织 物和清洁织物应分别存放于使用后医用织物接收区 (间)和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间)的专用盛装 容器、柜架内,并有明显标识;清洁织物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 20cm—25cm ,离墙 5cm—10cm , 距天花板≥50cm。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C.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D. 以上均是
解析:解析: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 行)》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1‟ 5 号。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 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 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A. 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
B. 分区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
C. 三区之间应设立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的空气流通
D. 应设立两通道,即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E.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宜设臵负压隔离病房。
解析:解析: 根据《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WS/T311—2023 ,2023 年 08 月 20 发布 2024 年 02 月 01 实施。5.3.4 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病区建筑布局与隔离 要求, 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 并符合普 通病区的建筑布局要求。分为清洁 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 设立两通道和各区域之间的缓冲间。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宜设臵负压隔离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