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B、4
C、6
D、8
答案:B
解析:《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第10.1.6条;特长、长隧道养护作业应全时段配备交通引导人员,轮换时间不应超过4h。
A、3
B、4
C、6
D、8
答案:B
解析:《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第10.1.6条;特长、长隧道养护作业应全时段配备交通引导人员,轮换时间不应超过4h。
A. 各级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B. 公路管理机构
C. 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
D. 以上皆是
解析:《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向交通运输部报送公路交通阻断信息。
A. 与水流方向平行
B. 与水流方向相交
C. 与水流方向垂直
D. 因地形而异
解析:根据《公路路基工程技术规范》(JTG D30-2015)第6.3.4条,截水沟应与水流方向垂直布置,以有效截止水流,保护边坡和路基。因此,答案是 C. 与水流方向垂直。
A. 5
B. 7
C. 10
D. 20
解析:《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重大事故隐患纳入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解析: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JTG/T 3671—2021) 施工单位应加强质量过程控制,按规定进行工序检查并做好记录,确保 100%满足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七条公路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和控告破坏、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和影响公路安全的行为。
解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3条,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没有较大事故隐患这个分类。
A. 泛油处治时机应根据泛油病害类型、严重程度及原因合理确定,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
B. 出现轻微泛油时,可撒布8~10mm粒径的碎石或粗砂,并采用压路机或行车碾压。
C. 因沥青面层的沥青用量偏高、矿料级配偏细或混合料空隙率偏低引起的路面泛油,可采用碎石封层、就地热再生、铣刨泛油面层后重铺等方式。
D. 因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不良、空隙率偏大引起的沥青向上迁移型泛油,而沥青中、下面层的沥青含量低,混合料处于松散状态,存在结构性破坏时,可采用铣刨沥青面层、重新铺筑处治方式。
解析:《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第6.8.1条:泛油处治时机应根据泛油病害类型、严重程度及原因合理确定,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A正确。第6.8.2条:出现轻微泛油时,可撒布3~5mm 粒径的碎石或粗砂,并采用压路机或行车碾压,B错误。第6.8.4条:因沥青面层的沥青用量偏高、矿料级配偏细或混合料空隙率偏低引起的路面泛油,可采用碎石封层、就地热再生、铣刨泛油面层后重铺等方式,C正确。第6.8.5条:因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不良、空隙率偏大引起的沥青向上迁移型泛油,而沥青中、下面层的沥青含量低,混合料处于松散状态,存在结构性破坏时,可采用铣刨沥青面层、重新铺筑处治方式,D正确。因此本题选B。
A. 3
B. 4
C. 5
D. 6
解析:《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第10.1.3条;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中交通锥的布设间距不宜大于4m,缓冲区和工作区照 明应满足养护作业照明要求。
A. 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B. 涉险3人以上的事故
C. 因生产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事故
D. 紧急疏散人员100人以上的事故
解析:本办法所称的较大涉险事故是指: (一)涉险10人以上的事故; (二)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三)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的事故; (四)因生产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水源、农田、河流、水库、湖泊等)的事故; (五)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电站、重要水利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站和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的事故; (六)其他较大涉险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