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隧道入口前
B、隧道入口处
C、隧道中
D、隧道出口外
答案:B
解析:《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第10.2.4条:2.隧道群养护作业,当警告区标志位于前方隧道内时,应将标志提前至前方隧道入口处。
A、隧道入口前
B、隧道入口处
C、隧道中
D、隧道出口外
答案:B
解析:《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隧道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第10.2.4条:2.隧道群养护作业,当警告区标志位于前方隧道内时,应将标志提前至前方隧道入口处。
A. 应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确定开槽灌缝的尺寸,宽度×深度宜为12mm× 12mm、12mm×18mm、15mm×15mm或15mm×20mm。
B. 采用开槽机、灌缝机、清干机等专用灌缝设备,应按开槽、清洁、干燥、灌缝 与养生工艺流程进行作业。
C. 灌缝成型应饱满,灌缝材料性能稳定后才可开放交通。
D. 施工环境温度应高于0℃,在路面表面干燥状态下施工。
解析:《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第6.2.4条:灌缝处治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确定开槽灌缝的尺寸,宽度×深度宜为12mm× 12mm、12mm×18mm、15mm×15mm或15mm×20mm。2.采用开槽机、灌缝机、清干机等专用灌缝设备,应按开槽、清洁、干燥、灌缝 与养生工艺流程进行作业。3.灌缝成型应饱满,灌缝材料性能稳定后才可开放交通。4.施工环境温度应高于5℃,在路面表面干燥状态下施工。
A. 导流堤
B. 丁坝
C. 顺坝
D. 格坝
解析:根据《水利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调治构造物主要包括导流堤(A)、丁坝(B)、顺坝(C)和格坝(D)。这些构造物主要用于调节河流流速、改善河道水流条件、防治冲淤和减轻水患等。
A. 1
B. 2
C. 3
D. 5
解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对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 装物、容器,使用单位在重复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维修或者更换。使用单位应当检查情况作出记录,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年。
A. 设计最高时速低于50公里的机动车
B. 设计最高时速低于70公里的机动车
C. 设计最高时速低于90公里的机动车
D. 设计最高时速低于110公里的机动车
解析:《湖南省高速公路条例》第三十九条 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设计最高时速低于七十公里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
A. 错过匝道出口,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道内停车
B. 在匝道、加速车道或者减速车道上超车
C. 骑、轧车行道分界线或者在路肩上行驶
D. 非紧急情况时在应急车道行驶或者停车上下旅客
解析:《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二条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得有下列行为: 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道内停车; 在匝道、加速车道或者减速车道上超车; 骑、轧车行道分界线或者在路肩上行驶; 非紧急情况时在应急车道行驶或者停车.
A. 每年应组织一次公路网级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 (PQI) 调查与评定。
B. 每半年应组织一次用于指导日常养护的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调查与评价,遇特殊气候、突发灾害等情况,应加大调查频率。
C. 对计划实施养护工程的路段,应在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 (PQI)调查与评价基础上,补充专项数据调查,并进行详细的技术状况评价。
D. 沥青路面损坏可分为裂缝、变形及其他三类共11种。
解析: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第4.1.1条:每年应组织一次公路网级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 (PQI)调查与评定,A正确;第4.1.2条:每季度应组织一次用于指导日常养护的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PCI)调查与评价,遇特殊气候、突发灾害等情况,应加大调查频率,B项错误;第4.1.3条:对计划实施养护工程的路段,应在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 (PQI)调查与评价基础上,补充专项数据调查,并进行详细的技术状况评价,C项正确;第4.1.4条:沥青路面损坏可分为裂缝、变形及其他三类共11种,其分类标准与计算方法 应符合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5210)的有关规定,D项正确。因此本题选B。
解析: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JTG/T 3671—202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宜推行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施工。
A. 交通恢复正常运行前1小时
B. 交通恢复正常运行后1小时
C. 交通恢复正常运行后2小时
D. 交通恢复正常运行后3小时
解析:《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第十二条,计划类与一般突发类的阻断信息(《公路交通阻断(事件)信息表》)第二次填报应在交通恢复正常运行1小时内填报实际恢复时间,并注明具体恢复情况。
A. 防撞桶
B. 限速标志
C. 施工标志
D. 警示灯
解析:《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收费广场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12.0.2条:工作区在收费车道入口处,可仅布置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和工作区, 警告区应布设施工标志,上游过渡区应布设闪光箭头或导向标志
A. 堵塞沟缝
B. 设置丁坝
C. 浸水挡土墙
D. 抛石
解析:《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公路防灾与突发事件处置第8.2.2条:公路水毁及其防治:1公路塌方、滑坡的防治。对可能发生塌方、滑坡的路段, 应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治 :1) 在坍、滑体上方, 按其汇水面积及降雨情况, 结合地形设置截水、排水沟, 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坍、滑体。2)设置挡土墙或抗滑桩等,维持土体平衡。3)种植草皮、表面喷混凝土地(水泥砂浆)、砌筑护坡或进行刷坡减轻土体,稳定边 坡。2泥石流的防治应遵循下列原则:1) 发生频率高的黏性泥石流及规模较大的稀性泥石流路段, 经技术经济比较宜改线绕 避;无法绕避时应避重就轻选择线路。2) 布设调治构造物, 应根据路段和桥梁所在位置, 结合地形、沟槽宽度、发生泥石流 性质、流势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确定,宜导不宜挑。3) 对于危害性大、涉及面广的泥石流, 且当地人类活动、经济建设有可能促使泥石流 发育时,宜与有关部门协商,进行工程和生物水土保持相结合的综合治理。4) 在泥石流易形成区, 平整山坡、堵塞沟缝、修建阶梯和土埂等控制水土流失和滑坍 发展。5)泥石流流通区,在地形、地质及储淤条件较好处,可修建拦挡或停淤场。3 沿河路基水毁的防治可采取设置丁坝、浸水挡土墙、抛石等防治措施。4 桥梁水毁防治。1) 稳定。次稳定河段上桥梁水毁防治措施, 可根据调整桥下滩流、河床冲淤分布的实 际需要以及水流流向等分别情况选择修建调治构造物。2)在不稳定河段上,桥梁水毁防治可根据河岸条件、河床地貌以及桥孔位置等分别情 况修建调治构造物。3) 根据跨径大小、墩台基础埋置深度、桥位河段稳定情况, 增建基础防护构造物。 河 床稳定,冲刷范围较小时,宜采用立面防护措施;河床稳定, 冲刷范围圈套时, 宜采用 平面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