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三十九条为保障公路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公路养护人员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利用车辆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在公路作业车辆上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 公路养护车辆进行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公路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对公路养护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避让。 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影响车辆、行人通行时,施工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办理。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三十九条为保障公路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公路养护人员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利用车辆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在公路作业车辆上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 公路养护车辆进行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公路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对公路养护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避让。 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影响车辆、行人通行时,施工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办理。
A. 良好经济状态
B. 良好技术状态
C. 良好生态状态
D. 良好社会状态
解析:《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四十四条 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公路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前款所称良好技术状态,是指公路自身的物理状态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包括路面平整,路肩、边坡平顺,有关设施完好。
解析: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预制混凝土护栏应采用钢模板,模板长度应根据吊装和运输条件确定,宜采用固定的规格。
A. 优等路率
B. 优良路率
C. 次差路
D. 中次路率
E. 好路率
解析:《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沿线设施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 第7.1.2条: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应计算优等路率、优良路率和次差路率三项统计指标。
A. 2020 年 11 月 1 日
B. 2019年 12 月 31 日
C. 2020 年 11月 25 日
D. 2019 年 6 月 29 日
解析:2020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草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要求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责;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A.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管理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B. 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C. 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签字
D. 生产经营单位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解析:A选项错误。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C选项错误。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D选项错误。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A. 劳动用工情况
B. 安全技术措施
C. 安全投入资金情况
D. 事故应急措施
解析:第四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 专业技术人员
B. 中介服务机构
C. 专业技术人员和中介服务机构
D. 生产企业
解析:《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规定,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 管理服务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前款规定的机构提 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A. 制冷
B. 加热
C. 烘干
D. 加湿
解析: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7 灌缝和贴缝77.3 施工准备7.3.1条:2.采用热粘式贴缝胶贴缝时,应配备加热工具。
A. 安全生产制度
B. 安全生产教育
C. 安全生产管理
D.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A. 阻止
B. 疏导
C. 拦截
D. 排放
解析:《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公路防灾与突发事件处置第8.3.2 公路冰害防治应根据灾害牲和以往治理经验,制订经济适用的预防和抢修措施,提高治理效果,降低工程造价,并对和治理措施进行全面记录。 当路面或结构物表面发生涎流冰覆盖时, 应采取措施清除, 并查找水源, 进行疏导、拦截、排放,避免形成新的涎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