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B、3
C、5
D、10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十一条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或者擅自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拆除,有关费用由建筑者、构筑者承担。
A、2
B、3
C、5
D、10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十一条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或者擅自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拆除,有关费用由建筑者、构筑者承担。
A. 泛油处治时机应根据泛油病害类型、严重程度及原因合理确定,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
B. 出现轻微泛油时,可撒布8~10mm粒径的碎石或粗砂,并采用压路机或行车碾压。
C. 因沥青面层的沥青用量偏高、矿料级配偏细或混合料空隙率偏低引起的路面泛油,可采用碎石封层、就地热再生、铣刨泛油面层后重铺等方式。
D. 因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不良、空隙率偏大引起的沥青向上迁移型泛油,而沥青中、下面层的沥青含量低,混合料处于松散状态,存在结构性破坏时,可采用铣刨沥青面层、重新铺筑处治方式。
解析:《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第6.8.1条:泛油处治时机应根据泛油病害类型、严重程度及原因合理确定,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A正确。第6.8.2条:出现轻微泛油时,可撒布3~5mm 粒径的碎石或粗砂,并采用压路机或行车碾压,B错误。第6.8.4条:因沥青面层的沥青用量偏高、矿料级配偏细或混合料空隙率偏低引起的路面泛油,可采用碎石封层、就地热再生、铣刨泛油面层后重铺等方式,C正确。第6.8.5条:因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不良、空隙率偏大引起的沥青向上迁移型泛油,而沥青中、下面层的沥青含量低,混合料处于松散状态,存在结构性破坏时,可采用铣刨沥青面层、重新铺筑处治方式,D正确。因此本题选B。
A. 推土机
B. 平地机
C. 铣刨机
D. 挖掘机
解析:适于开挖整段边沟的施工机械是平地机。根据《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JTG F40-2004)附录A中提到:平地机具有高效的挖沟、整地、填筑等功能,适用于开挖整段边沟。因此,答案是 B. 平地机。
A. 维护养护
B. 恢复防护
C. 修复养护
D. 修理防护
解析:《公路桥涵养护规范》术语第2.0.9条:修复养护repairmaintenance为恢复桥涵技术状况而实施的功能性、结构性修复或更换的工程措施。
A. 100米
B. 150米
C. 200米
D. 250米
解析:《公路桥涵养护规范》桥梁检查、监测与评定3.1一般规定第3.1.1条:单孔跨径大于150m的特大桥、特别重要桥梁的养护检查等级为Ⅰ级。
A. 产品使用说明书
B. 专利说明书
C. 安全技术说明书
解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提供与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危险化学品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粘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所载明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特性的,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解析:《安全生产法》第28条,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A. 10米
B. 15米
C. 20米
D. 30米
解析:《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公路发展的需要,组织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 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为: (一)国道不少于20米; (二)省道不少于15米; (三)县道不少于10米; (四)乡道不少于5米。 属于高速公路的,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不少于30米。 公路弯道内侧、互通立交以及平面交叉道口的建筑控制区范围根据安全视距等要求确定。
A. 调试、校验
B. 试机、校验
C. 平稳、效正
D. 端正、核对
解析: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JTG/T 3671—2021)2.1.5施工专用机械设备、生产工具应在施工前进行安装调试和校验,试验检测 设备、仪器应经检定或校准合格。
A.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本质安全性
B.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C. 危险源的性质与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D. 危险源的数量和特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度的概念。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给出。
A. 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
B. 鼓励社会公众举报事故隐患
C. 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有功人员
D. 对于事故隐患的登记、建档和监控
解析: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