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C、公路管理机构
答案:A
解析:《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三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公路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公路保护工作;但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国道、省道的保护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具体负责公路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A、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C、公路管理机构
答案:A
解析:《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三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公路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公路保护工作;但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国道、省道的保护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具体负责公路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解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A.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管理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B. 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C. 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签字
D. 生产经营单位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解析:A选项错误。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C选项错误。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D选项错误。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A. 交通恢复正常运行前1小时
B. 交通恢复正常运行后1小时
C. 交通恢复正常运行后2小时
D. 交通恢复正常运行后3小时
解析:《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第十二条,计划类与一般突发类的阻断信息(《公路交通阻断(事件)信息表》)第二次填报应在交通恢复正常运行1小时内填报实际恢复时间,并注明具体恢复情况。
A. 正常
B. 偏高
C. 偏低
解析:灭火器上的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色表示灭火器的压力情况,当指针在绿色区域表示正常,黄色表示偏高,红色表示偏低。
解析:《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公路防灾与突发事件处置第8.1.3条:重要工程和水毁、雪阻、沙阻多发路段,宜事先储备必要的材料和机械设备, 一旦发生毁阻,应按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及时组织抢修。
解析:《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第7.3.3条:沥青路面养护工程方案确定后,应根据便于施工、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路段 优化合并。
A. 6m 5.5m
B. 5.5m 5m
C. 5m 4.5m
D. 4.5m 4m
解析: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的规定,公路净空高度应当满足设计要求,其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净空高度为5米、4.5米,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净空高度为4米。因此,答案为C。
A. 土质
B. 水流速度
C. 沟底纵坡
D. 断面形状
解析:根据《城市排水设计规范》和《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排水沟渠加固类型选择与土质、水流速度、沟底纵坡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与断面形状无关。排水沟渠加固类型选择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承载力、抗冲刷能力和结构稳定性等,这些因素受土质、水流速度、沟底纵坡等因素的影响,而与断面形状关系不大。
解析:《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术语和符号第2.1.8条:纵向缓冲区:上游过渡区终点到工作区起点之间的安全缓冲区域。
解析:《公路桥涵养护规范》桥梁检查、监测与评定定期检查第3.5.3条:桥梁永久观测点设置及检测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特殊结构桥梁,宜根据养护、管理的需要,增加相应的控制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