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粒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矿渣应分解稳定,未分解矿渣应予剔除
B、水泥用量和矿料级配按设计控制准确
C、路拌深度要达到层底
D、混合料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应大于水泥的终凝时间
答案:D
解析:混合料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应小于水泥的终凝时间,因此答案为D。根据《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2013)的规定,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是公路工程中的一种常用路面结构,其施工要求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混合料加水拌和后的时间应小于水泥的终凝时间。因此,答案为D。
A、粒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矿渣应分解稳定,未分解矿渣应予剔除
B、水泥用量和矿料级配按设计控制准确
C、路拌深度要达到层底
D、混合料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应大于水泥的终凝时间
答案:D
解析:混合料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应小于水泥的终凝时间,因此答案为D。根据《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2013)的规定,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是公路工程中的一种常用路面结构,其施工要求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混合料加水拌和后的时间应小于水泥的终凝时间。因此,答案为D。
A. 遵纪守法
B. 爱岗敬业
C. 吃苦耐劳
D. 忠于职守
解析: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A. 200
B. 250
C. 300
D. 350
解析:根据《公路工程路基与路面设计规范》(JTG D30-2015)的规定,超高的设置应当根据平曲线半径和设计车速等因素综合考虑。当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以确保车辆行驶的稳定和安全。因此,答案为B。
A. 6m 5.5m
B. 5.5m 5m
C. 5m 4.5m
D. 4.5m 4m
解析: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的规定,公路净空高度应当满足设计要求,其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净空高度为5米、4.5米,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净空高度为4米。因此,答案为C。
A. 压实度
B. 强度
C. 干密度
D. 含水率
解析:根据《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2013)的规定,土质路基的施工质量应当符合规范要求,其中压实度是评定土质路基强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答案为A。
A. 贝克曼梁法
B. 触探法
C. 灌沙法
D. 3m直尺法
解析:3m直尺法是用来测定路基路面的平整度。根据《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2013)的规定,路基路面的平整度是衡量路面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3m直尺法等方法进行测定。因此,答案为D。
A. 26
B. 24
C. 22
D. 20
解析: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当以弯沉值为指标计算路面厚度时,沥青混合料材料参数设定的测试温度为20℃
A. 70
B. 60
C. 50
D. 40
解析:根据《公路工程勘察规范》(GB 50168-2018),涵洞顶部填土厚度大于50cm的称为暗涵。
A. 超声回弹综合法
B. 回弹法
C. 雷达法
D. 钻芯取样法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超声回弹综合法是一种对混凝土结构强度非破损检验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是指采用超声仪和回弹仪,在构件混凝土同一测区分别测量声音和回弹值,然后利用已建立起的测强公式推算测区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与单一回弹法或超声法相比,超声回弹综合法具有受混凝土龄期和含水率影响小、测试精度高、适用范围广、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结构混凝土的实际质量等优点。
A. 抗压性能
B. 抗裂性能
C. 抗剪性能
D. 抗拉性能
解析: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预应力大大的提高了结构的抗裂性能,因此选项B 抗裂性能是正确的。预应力可以使结构内部的应力得到控制,从而减小了结构中的应力集中,改善了结构的抗裂性能。
A. 3mm
B. 4mm
C. 5mm
D. 6mm
解析: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D30-2004)规定,水泥混凝土中,粗骨料是指直径大于5mm的骨料,因此选项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