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36、【问答题】为何说苏轼《荔枝叹》一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答案:答案: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有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描写,如诗歌前八句对汉唐时期急如兵火、死者相望于道的送荔枝场面极尽铺排描绘,以十分鲜明的形象,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具体的印象。但作者不就事论事,而用”君不见”三字把叹荔枝引到叹茶叶、叹牡丹上,由历史的揭露转入现实的批判,讽刺与批判的锋芒直指上层,语带讽刺,使人警醒。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27、【单选题】陈维崧《贺新郎(吴苑春如绣)》所赠之人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a-56e1-d5c7-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3、【多选题】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的句子中,可构成鼎足对的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a-56e4-d1b4-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单选题】方孝孺《吴士》中,”好夸者死于夸”指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d7-ac72-b281-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6、【单选题】洪昇《长生殿》(惊变)中,副净角色所扮者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da-5711-0e33-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4、【单选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e-9bda-b255-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7、【单选题】《儒林外史》中写马二先生游西湖,见到仁宗皇帝的御书,他所采取的行动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4c-197b-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单选题】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44-1aec-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单选题】《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韩太尉”指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b-a892-ced3-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单选题】《简斋集》的作者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6-fd1f-55ab-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单选题】《楚人养狙》中,对不公平待遇发起反抗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da-5708-5cdf-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36、【问答题】为何说苏轼《荔枝叹》一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答案:答案: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有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描写,如诗歌前八句对汉唐时期急如兵火、死者相望于道的送荔枝场面极尽铺排描绘,以十分鲜明的形象,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具体的印象。但作者不就事论事,而用”君不见”三字把叹荔枝引到叹茶叶、叹牡丹上,由历史的揭露转入现实的批判,讽刺与批判的锋芒直指上层,语带讽刺,使人警醒。

分享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相关题目
27、【单选题】陈维崧《贺新郎(吴苑春如绣)》所赠之人是

A.  柳敬亭

B.  柳如是

C.  苏昆生

D.  董小宛

解析:解析:陈维崧《贺新郎·赠苏昆生》这首词所赠之人正是苏昆生。苏昆生是明末清初的戏曲家,他与陈维崧同在左宁南幕下,也与说书叟柳敬亭同客左宁南幕下。这首词是陈维崧对苏昆生的赞美,表达了对其技艺的钦佩和对他的深厚情谊。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a-56e1-d5c7-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3、【多选题】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的句子中,可构成鼎足对的有

A.  和露摘黄花

B.  想人生有限杯

C.  带霜烹紫蟹

D.  浑几个重阳节

E.  煮酒烧红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a-56e4-d1b4-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单选题】方孝孺《吴士》中,”好夸者死于夸”指的是

A.  吴士

B.  张士诚

C.  司粟吏

D.  钱塘无赖

解析:解析:方孝孺《吴士》——株十族《逊志斋集》张士诚轻于用人,吴士浮夸之风(典型性)方孝孺,字希直,号逊志,世称正学先生。有《逊志斋集》。方孝孺《吴士》:以”寓热于冷,以形传神”手法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好夸者死于夸”。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d7-ac72-b281-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6、【单选题】洪昇《长生殿》(惊变)中,副净角色所扮者是

A.  杨国忠

B.  安禄山

C.  哥舒翰

D.  高力士

解析:解析:副净:角色名,所扮者为杨国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da-5711-0e33-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4、【单选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

A.  《警世通言》

B.  《喻世明言》

C.  《醒世恒言》

D.  《初刻拍案惊奇》

解析:解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e-9bda-b255-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7、【单选题】《儒林外史》中写马二先生游西湖,见到仁宗皇帝的御书,他所采取的行动是

A.  慌忙朝拜

B.  转身便走

C.  仔细欣赏

D.  吐了一口痰

解析:解析: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吴敬梓《马二先生游西湖》—选自《儒林外史》”文木老人”八股取士制度下知识分子狭隘庸陋的精神面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4c-197b-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单选题】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  白描

B.  映衬

C.  铺叙

D.  对比

解析:解析:《青玉案.元夕》全词采取前后对比的手法。前面都是记元夕灯火及人们游观的热闹场景,唯结末三句,突现了一位意中人独处一隅的孤独形象,戛然而止,耐人寻味。前面的火树银花、香车宝马、欢声笑语等热闹场景,与”灯火阑珊”的幽寂形成强烈反差,刹那间都化成了对这位美人处境的陪衬。P110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44-1aec-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单选题】《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韩太尉”指的是

A.  韩愈

B.  韩奕

C.  韩维

D.  韩琦

解析:解析:韩太尉:即韩琦,字子圭,安阳(今属河南)人,是北宋名臣。P76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b-a892-ced3-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单选题】《简斋集》的作者是

A.  陈师道

B.  陈与义

C.  晁补之

D.  李之仪

解析:解析: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太学上舍甲科,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秘书省著作佐郎。南渡初流徙各地,后抵临安,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其诗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被列为江西派”三宗”之一,后期诗风接近杜甫,也能词。有《简斋集》、《无住词》。P90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6-fd1f-55ab-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单选题】《楚人养狙》中,对不公平待遇发起反抗的是

A.  狙公

B.  老狙

C.  小狙

D.  众狙

解析:解析:《楚人养狙》中,小狙首先起来发动众狙反抗,连发三个反话,步步推理,在问答中使众狙觉醒,故本题答案为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da-5708-5cdf-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