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36、【问答题】为什么说《待漏院记》一文有很强的逻辑性?

答案:答案:文章先由”勤”立说,引出待漏院,由待漏院转出”思”,由”思”切入文章,描写了”圣贤和奸邪”两种宰相的不同表现,最后由”慎”做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文章每一段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很密切的联系性。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9、【单选题】《渭南文集》的作者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6-fd34-af1a-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8、【问答题】概括元好问《岐阳》一诗的主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e-9bf7-4c07-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单选题】贯云石《【双调】殿前欢》凭吊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1-3350-a8a7-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3、【问答题】阅读《浣花溪记》中一段文字: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请回答:(1)这里的”钟子”指谁?(2)概括本段大意。(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各不相【袭】犹能择【胜】可以【应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4-60a0-8a2c-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单选题】下列诗人中,提出”我手写吾口”主张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4-6086-534a-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单选题】李孝光《大龙湫记》中,作者感觉”宛宛如故人”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33-a5cd-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单选题】《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的作者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e-9bec-ce92-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单选题】《朋党论》中,”能诛戮清流之朋”的君王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a-56ee-a0d2-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9、【问答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有何特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3d-6a5f-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单选题】《【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村民眼中的蟠龙戏珠旗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46-e975-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36、【问答题】为什么说《待漏院记》一文有很强的逻辑性?

答案:答案:文章先由”勤”立说,引出待漏院,由待漏院转出”思”,由”思”切入文章,描写了”圣贤和奸邪”两种宰相的不同表现,最后由”慎”做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文章每一段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很密切的联系性。

分享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相关题目
9、【单选题】《渭南文集》的作者是

A.  陆游

B.  辛弃疾

C.  杨万里

D.  范成大

解析:解析: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二十四年(H54)应礼部试,名列第一,因忤秦桧而除名。孝宗时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历官镇江、隆兴、夔州通判,参加王炎、范成大幕府,共谋恢复大计。后提举福建及江西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旋遭劾去职,归老故乡,闲居十余年。后被召修实录,升宝猷阁待制,致仕。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生平作诗近万首,题材广阔,充满抗金爱国激情,风格多样,以豪迈雄放为主。早年受江西派影响,后自成一家。有《渭南文集》、P94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6-fd34-af1a-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8、【问答题】概括元好问《岐阳》一诗的主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e-9bf7-4c07-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单选题】贯云石《【双调】殿前欢》凭吊的是

A.  楚怀王

B.  屈原

C.  贾谊

D.  宋玉

解析:解析:贯云石《【双调】殿前欢》是一首凭吊屈原的小令。P182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1-3350-a8a7-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3、【问答题】阅读《浣花溪记》中一段文字: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请回答:(1)这里的”钟子”指谁?(2)概括本段大意。(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各不相【袭】犹能择【胜】可以【应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4-60a0-8a2c-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单选题】下列诗人中,提出”我手写吾口”主张的是

A.  袁枚

B.  龚自珍

C.  黄遵宪

D.  张维屏

解析:解析:黄遵宪是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主张”我手写吾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其诗多反映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外国新事物,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形式上往往不受传统格律束缚。P331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4-6086-534a-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单选题】李孝光《大龙湫记》中,作者感觉”宛宛如故人”的是

A.  斑鱼

B.  黄猿

C.  瑞鹿

D.  明月

解析:解析:根据正文”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句,可知此处让作者感觉”宛宛如故人”的是明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33-a5cd-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单选题】《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的作者是

A.  张养浩

B.  马致远

C.  张可久

D.  贯云石

解析:解析:张养浩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传世,为元人散曲流传下来为数极少的别集之一。多为寄傲林泉、参破世事之作,亦抒发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格调较高。P177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e-9bec-ce92-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单选题】《朋党论》中,”能诛戮清流之朋”的君王是

A.  夏桀

B.  商纣

C.  汉献帝

D.  唐昭宗

解析:解析:”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p47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a-56ee-a0d2-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9、【问答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有何特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3d-6a5f-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单选题】《【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村民眼中的蟠龙戏珠旗是

A.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

B.  一面旗狗生双翅

C.  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D.  一面旗蛇缠葫芦

解析:解析:蛇缠葫芦指的是蟠龙戏珠旗。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1)此曲依据的历史事实:《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曾率兵平定淮南王,归途过故乡沛县,逗留十多天。从人众多,以致全县出动供蔽饮食。元代一群扬州散曲家从此简略的事实记载生发,创作套曲,而以睢景臣之作最为出色。(2)题旨:皇帝还乡的种种阔气排场,甚至被神化为”真龙天子”的皇帝本人,通过乡民眼睛的折光,全都失去了庄严的色彩,变得及其滑稽可笑,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揭露讽刺统治者。(3)采用代言体形式的作用:本篇虽是散曲,却采用了戏曲的代言体形式,从一位熟知刘邦老底的乡民的视角来写高祖还乡的种种情况,看似嘲笑乡民”有眼不识泰山”,其实这是障眼法,目的是便于肆无忌惮地表现对皇帝的大不敬。皇帝还乡的种种阔气排场,甚至被神化为”真龙天子”的皇帝本人,通过乡民眼睛的折光,全都失去了庄严的色彩,变得极其滑稽可笑,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46-e975-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