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43、【问答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费,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着。夫名山人而心商贾,既已可鄙矣,乃反掩抽丰而显嵩少,谓人可得而欺焉,尤可鄙也!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关风水,以为子孙满者,皆其托名于林汝宁,以为含不得李卓老者也。请回答:(1)这段文字出自哪位作者的哪篇作品?(2)从这段文字看来,作者为什么鄙视”山人”?(3)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乃反掩<抽丰>而显蒿少以为子孙<荫>者

答案:答案:(1)李贽,《又与焦弱侯》。(2)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以谋利为目的,已属可鄙。掩盖真实面目,假装高雅,欺世盗名,更加可鄙。(3)①穿窬:挖墙洞和爬墙头,指偷窃行为。②抽丰:亦作”打抽丰”、”打秋风”,旧时指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人索取财物。③荫:庇护。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26、【单选题】名句”飞上枝头变凤凰”出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e-9bdb-a8e6-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单选题】下列作品中,体现”诚斋体”诗风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1-3360-4425-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8、【问答题】说明赵孟頫《岳鄂王墓》”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两联对比的运用及其效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4-608a-7c91-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单选题】下列作家中,号诚斋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42-ac0d-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单选题】《楚人养狙》中,对不公平待遇发起反抗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da-5708-5cdf-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单选题】《芦川归来集》的作者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e-9be8-2853-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6、【问答题】简述《秋声赋》的文体特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6-fd41-5f99-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单选题】下列词人中,有”张三影”雅称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4-608d-2699-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5、【多选题】贾宝玉挨打之后,昏昏默默之中梦见的人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6-fd40-d6b0-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8、【问答题】概括《[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作所依据的历史事实。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e-9be1-65aa-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43、【问答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费,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着。夫名山人而心商贾,既已可鄙矣,乃反掩抽丰而显嵩少,谓人可得而欺焉,尤可鄙也!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关风水,以为子孙满者,皆其托名于林汝宁,以为含不得李卓老者也。请回答:(1)这段文字出自哪位作者的哪篇作品?(2)从这段文字看来,作者为什么鄙视”山人”?(3)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乃反掩<抽丰>而显蒿少以为子孙<荫>者

答案:答案:(1)李贽,《又与焦弱侯》。(2)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以谋利为目的,已属可鄙。掩盖真实面目,假装高雅,欺世盗名,更加可鄙。(3)①穿窬:挖墙洞和爬墙头,指偷窃行为。②抽丰:亦作”打抽丰”、”打秋风”,旧时指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人索取财物。③荫:庇护。

分享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相关题目
26、【单选题】名句”飞上枝头变凤凰”出自

A.  吴伟业《圆圆曲》

B.  陈维崧《贺新郎》(吴苑春如绣)

C.  龚自珍《咏史》

D.  纳兰性德《金缕曲》(德也狂生耳)

解析:解析:”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出自清代吴伟业的《圆圆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e-9bdb-a8e6-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单选题】下列作品中,体现”诚斋体”诗风的是

A.  《伤春》

B.  《初入淮河》

C.  《四时田园杂兴》

D.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解析:解析:《初入淮河》全诗寓悲愤于和婉,把悲愤之情寄托在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怒,风格沉郁,语言平易自然,时用口语。这些都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1-3360-4425-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8、【问答题】说明赵孟頫《岳鄂王墓》”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两联对比的运用及其效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4-608a-7c91-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单选题】下列作家中,号诚斋的是

A.  杨万里

B.  刘克庄

C.  范成大

D.  姜夔

解析:解析: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诗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提倡”活法”,自辟蹊径,取材自然风光和日常生活,风格清新通俗,世称”诚斋体”。有《诚斋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42-ac0d-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单选题】《楚人养狙》中,对不公平待遇发起反抗的是

A.  狙公

B.  老狙

C.  小狙

D.  众狙

解析:解析:《楚人养狙》中,小狙首先起来发动众狙反抗,连发三个反话,步步推理,在问答中使众狙觉醒,故本题答案为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da-5708-5cdf-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单选题】《芦川归来集》的作者是

A.  张孝祥

B.  张元斡

C.  陈师道

D.  贺铸

解析:解析: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徽宗时为太学上舍生,任陈留县丞。靖康初金兵围汴京,入李纲行营使幕府,助李纲抗金,后随李纲罢职。汴京沦陷,避乱临安、湖州等地。高宗绍兴初任将作监丞,因避谗回乡,后又因作词送力主抗金的胡铨而得罪秦桧,削籍下狱。晚年客死异乡。能诗文,词作慷慨悲愤,开南宋爱国词先声。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P92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e-9be8-2853-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6、【问答题】简述《秋声赋》的文体特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6-fd41-5f99-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单选题】下列词人中,有”张三影”雅称的是

A.  张先

B.  张炎

C.  张孝祥

D.  张元幹

解析:解析:张先作者擅长炼字,尤其以善于用”影”字而出名。《古今诗话》云:”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张先由此获得”张三影”雅称。P38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4-608d-2699-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5、【多选题】贾宝玉挨打之后,昏昏默默之中梦见的人有

A.  蒋玉菡

B.  薛蟠

C.  林黛玉

D.  金钏儿

E.  薛宝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6-fd40-d6b0-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8、【问答题】概括《[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作所依据的历史事实。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e-9be1-65aa-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